校园|浙江|面向未来的创新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全新亮相( 二 )
文章插图
主持良渚校区设计的建筑师张永和,于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持与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现任麻省理工实践教授及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11-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张永和拥有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吉首大学综合楼等多个校园规划与教学建筑设计经验,除了建筑师和建筑学教师的双重身份之外,张永和在设计领域的“跨界”更是与良渚校区的教学诉求不谋而合。
文章插图
关于良渚校区的设计:一是未来设计教育必然具有跨界属性,教学体制及其校园空间都将在这一趋势中发生变革;二是建筑学对设计教育具有通用属性,无论是被实践的建筑、还是被体验的建筑都具有广义上的“不言之教”的作用。二者都在他主题为“绵延多义、居学一体”的校区方案中得以体现。
文章插图
在校园布局的组织上,采用水平向自由延展的“绵延工坊”,利用基地四面环水、东高西低的地形,将校园设计为“东密西疏”,但东部密中有疏,西部疏中有密,二者通过绵延工坊和其间的叠石跌水相连,从而“疏密相间”,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边界。绵延工坊在提供绵延底层的同时,也通过一套双层交通体系,将绵延的街道社区引到了校区二层,与工坊和馆舍建立空中的沿街连接,暗埋了与途径院落高低互动的可能,也为沿途景观节点的未来生长预留了余地。
在校区空间布局上,则大多采用“差序院群”,即通过绵延工坊的单位错落形成“大中小微”的院落层次,例如宿舍楼底层被设计为对应“学社制”的学社空间,用以共同兴趣为核心的学生自组织课余使用。由于位于工坊与宿舍之间,学社既是水平工坊在宿舍的“教学绵延”,又是垂直宿舍在底层的“生活沉淀”,从宿舍途径学社进入工坊,“下楼”即可“上课”,传统校园成为了“居学一体”的垂直分层关系,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一种有别于正式教学、面向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软教学”氛围,因此“绵延多义的工坊空间、居学一体”的学院生活得以实现。
文章插图
面向未来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新征程
21世纪的艺术与教育正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媒介与技术的大发展使艺术、设计与知识生产发生巨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教育的变革与学习的革命,艺术/设计的教育理念、学院的形态正经历着一次新的重塑。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认为,良渚校区应以创建大数据、智媒体时代的“包豪斯/呼捷玛斯”为己任,以培养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学校根本宗旨,建立一所跨界的、无墙的、未来的校园。
文章插图
目前,南山、象山、张江、良渚等四校区“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校区功能布局趋于完备。良渚校区根植良渚深厚文化,以“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教育即传播,学习即生产”的办学理念,以“着眼艺科融合,推动跨界教学,打造创新社区。重新发明日常,推动社会创新,重建设计人文”为办学目标,打造面向未来、艺科融合的设计学大学科群,培育艺科融合排头兵,激活设计教育最前线,建立一个艺术与设计、媒体与思想、创新与产业之间交互整合的创新教育枢纽。未来,良渚校区将在艺术与设计、媒体与思想、创新与产业的循环转化、交互整合中,实现“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三个集聚效应,以设计学科的创新驱动,在推进“数智社会”建设、推动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发挥国美担当。
推荐阅读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 大树|7个交互式景观设计,赋予校园新的生命力
- 民办非|浙江省发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需拿到审核意见书
- 浙江省|浙江一女老师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失声痛哭:两门加起来还没60分
- 气象|小学生也能研究龙卷风?“双减”后气象科普这样走进校园
- 浙江大学|美女学霸任职浙大教授,曾获百万青橙奖,真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
- 人员|洞口县西中学校强抓寒假值班护校工作 加固“校园安全锁”
- 建设|上海商学院将建产教融合示范性酒店校园
- 疫情|西安欧亚学院抗疫大事记(二):责任在肩,师生同心,筑牢校园防线!
- 校园招聘|教师的30%的增量绩效何时增发?微山县政府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