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40年前,这个国家也开始“双减”教育改革,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呢?( 二 )


比如有一部分课程是常识教育 , 一堂动手课的内容是为海上岛屿的幸存者设计建筑 , 最终为了完成这些设计 , 孩子们会懂得一些基本的建筑原理 , 也知道怎么去欣赏一个建筑 。
这些实用性与创意性 , 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少见 。
还有一类是没有围墙的森林课 , 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了森林里:他们根据老师给的颜色卡片 , 去寻找对应的植物 , 并且去闻植物的气味 , 再给它命名 。
即使一个周围没有森林环境的学校 , 也可以通过当地其他的环境去组织类似的跟大自然接触的活动 。 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去保护环境了 。
问起老师孩子们真的需要记住并分辨这些植物吗?老师说不用 , 任何回答都可以 。
没有标准答案的搜索 , 却实在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和想象力 。 这样的方式完全符合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 也是一个让他们可以喜欢上学习的过程 。
“哪怕我们中某个孩子不擅长数学或者科学 , 但他们依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 , 有毅力 , 有好奇心 , 有同情心……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 ”
芬兰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 , 就充分体现在这一堂堂的现象教育课里 。
没有考试的芬兰
怎么定义教育的成功
对于没有考试 , 如何评估孩子 , 片中一位老师这样解释——他们能从现实生活中学到知识 , 在3年级没有任何考试 , 因为我们想要避免竞争 , 我们唯一可以评估的 , 不是他们在学科中学到了多少的知识 , 而是他们如何学习 , 还有在面对任务时的责任感 。
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 而不是学习什么 , 这是芬兰教育中的重点 。 对孩子的评估标准不是在某一学科中学到了多少知识 , 而是看他们如何学习、思考、与他人相处 。
如果一个孩子不擅长数学 , 老师不是批评孩子 , 而是反思自己 。
“我们会思考我们教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 , 不会认为是那个孩子有问题 , 我们会尽可能多地检查我们的方法 。 如果他对玩小汽车有兴趣 , 我们会用小汽车来教学 , 或者我们会数乐高 。 我们会去杂货店 , 我们悄悄地把数学引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里 , 然后数学就会变成擅长之物 。 ”
问一个小男孩成功是什么 , 他的回答是——这里没有成功 ,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 , 是平等的 , 没有人是最好 。 有一份工作 , 有一个妻子 , 有点钱 , 你就可以算成功了 。
【滨州|40年前,这个国家也开始“双减”教育改革,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呢?】
这个男孩的笑容深深打动了我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每个孩子都会被发掘出自己的优点 , 处在被认可和鼓励中 。
芬兰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孩子的生活而去学习 , 旨在培养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 , 有创造力 , 有自己兴趣爱好的一个独立的人 。
从人口、福利、经济、政策等各方面来看 , 芬兰和我国确实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 但从《他乡的童年》中 , 可以看到很多芬兰教育的优秀之处 , 比如从生活中学习 , 最终再回归到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孩子尊重和平等……
在没有补课、没有竞争、没有教育内卷的环境下 , 看看芬兰孩子走的道路 , 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视角 。 芬兰的“药方”不一定能适用于我们的“病症” , 但至少在“双减”时代下 , 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参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