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刊文聚焦: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焦虑
编者按:提到科研 ,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事情 , 不知道中小学教师也要做科研 。 而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 虽说多年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倾斜 , 教师们大都拥有了自己的核心课题 , 但“什么是”“怎么做” , 大家实如“盲人摸象” , 并不太清晰 。 加之最近一段时间被提倡的“破五唯” , 使教师们又普遍多了一份心思——中小学老师还需要做科研吗?为此 , 我们还真要好好对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一番剖析 。
中小学教师要不要做科研
中小学教师要不要做科研呢?答案显而易见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各项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 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 离不开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 破的是“五唯”的顽疾 , 立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多维度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 其中就包含对教师实际科研能力的重视 。 可以说 ,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 已经迫在眉睫 。
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 21世纪的教育 , 是面向现实和未来的教育 。 它逐渐摆脱上世纪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的传统禁锢而转向学生的存在 , 由僵硬走向柔软 , 由封闭走向开放 , 是唤醒、关怀、尊严、爱和对话的教育 。 最近20年来 , 新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课堂主体到教学方式等 ,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 而要退身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助燃者 。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 , 更要立德树人 , 使学生的一生都能行走在有益身心健康的道路上 , 不能唯分数马首是瞻 。 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走在时代的前沿 , 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 这就要求教师永远行进在研究之路上 。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 教师专业化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 。 作为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 , 教师要双翼齐飞 , 从学科和教育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上齐头并进 , 砥砺前行 。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球性推动 , 大概念、UBD(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 在方法上倡导逆向设计 , 以教学预期目标为设计的起始 , 先预设评估标准 , 再设计学习活动 , 使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 并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KDU(知道Know , 实践Do , 理解Understand , “知道”指向内容学习标准 , 表明学生应了解的知识内容;“实践”指向课程能力学习标准 , 表明学生应具备的技能、方法、策略等实践能力;“理解”指向大概念 , 表明学生应理解的概括化原则与一般性原理)、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等一些前沿教学理念 , 已经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本土化的探索 。 作为教师 , 如果仍然坚持经验至上的传统老路 , 而不奋力向科研要质量 , 就很容易出现心理的自洽 , 失去理论的营养和供给 。 科研有助于教师自觉接近理论前沿 , 更新老化的知识结构 , 克服自身经验的狭隘和局限 , 从传统的讲授者提升到专业学术的研究层次 , 成为睿智博学、能教给孩子眼光和境界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
独特教育风格养成的需要 。 独特的教育风格 , 是智慧的结晶 , 也是一个教师教育艺术趋于成熟的主要表征 。 独特的教育风格 , 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创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 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教学个性和艺术技巧 , 但要形成完整高效并能给同行带来启发和影响 , 甚至可以对外大力推广的独特风格及经验 , 除了平时的教学积累 , 还需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通过科研不断加以分析、检验、改进 , 直至完全成熟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 。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黄厚江老师的“共生教育”等 , 超越了传统的复制式教学和再现式教学 , 从高层次上展现了体验式教学的魅力 , 在教育界引起强烈且广泛的影响 。 二者独特教育风格的成熟 , 就是科研助力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传统|感受传统文化 喜迎新春佳节
- 柳青|由6选3到3+1+2,是传统教育对新高考的束手无策
- 榜样|引导学生做一粒好种子
- 传统|不出宿舍楼 便可闻“书香”
- 魅力|高校教师弘扬传统文化十余年 留学生:中文不利索也能唱戏曲
- 传统|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赣南师范大学在行动
- 三门|2024年浙江高考选科分析:传统理综三门选科组合可报专业数最多
- 安超|安超VS施芸卿:我们要发掘传统养育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