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刊文聚焦: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焦虑( 二 )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做什么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不同于高校、研究院的科研 。 后者偏重于理论的宏大叙事 , 前者则以行动性、实践性和策略性为特点 , 是一种从教育问题中来、再回到教育问题中去的“实证+理论”研究 。 因此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时 , 不必把科研看得异常高大上 , 高不可攀 , 也不必贪高求大一味模仿高校、研究院的科研 。
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一线教育问题 。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 , 其科研对象一定要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相关 , 无关的不行 。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泰豪斯说:教师作为教室的负责人 , 无论是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还是从自然观察研究者的角度而言 , 教师和教室都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 也就是说 ,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研究空间的场域 , 教师有充足的条件去做此方面的研究 。 科研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教法、课堂师生、教育规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等 。
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必须是教育的真问题 。 什么是教育“真问题”?专家们见仁见智 , 不好定论 。 但我们可以从拒绝“假问题”的角度反向领会“真问题”的内涵 。 一、有些问题虽出于教育 , 但却不是教育问题 , 仅是教育现象 。 比如大家熟知的课业过重的问题、教育内卷的问题等 , 都是社会问题 , 需要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地解决 。 单凭学校和教师解决不了 , 不适合作为选题 。 二、已经研究过且成果已成定论的问题 。 比如 , “重复刷题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 , 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教育家莱斯就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众:过多的训练有害无益 。 因此 , 诸如“小学生抄写生字遍数与记忆效果的实验研究” , 就没有再进行的必要了 。 三、不具备普遍意义的问题 。 比如“某某同学一考试就生病 , 怎么办”这种又具体又个别的现象 , 可以作教育日志的素材 , 但不适合作选题 。 如何上升到“类”的高度去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 如“学生考试紧张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究” , 就具有了普遍意义 , 是可以作为选题进行研究的 。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以解决和改进教育实践为目的 。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 , 而是为了解决和改进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 因此 , 与理论型科研相比 , 其选题具有鲜明的应用和实践指向 。 选题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疑点 。 主要是教育中遇到的困惑 , 如“惩罚与奖赏对儿童良好行为养成效果研究”“‘先教后写’与‘先写后教’两种写话模式比较研究” 。 二、基点 。 主要是教育中的基本问题 , 如“教师课堂领导力的探索”“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 。 三、积点 。 主要为个人平时教育经验的多方积累与思考 , 如“语文教材经典篇目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导引研究” 。 四、新点 。 主要基于新的教育理念、方法、结论或视角等 , 如“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基于学科大概念的诸子散文单元优化设计与实践” 。 五、热点 。 如针对当下火热的“双减”问题 , 可以考虑“‘双减’政策下小学生作业质量的提升及评价研究”“‘双减’政策下初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 六、盲点 。 即为教育所需但关注者很少或是研究空白 , 如“小学阶段男女教师性别失衡对学生和教学活动的影响”等 。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
【传统|媒体刊文聚焦: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焦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主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 , 科研的形态应该是多种多样 , 如教学案例、教育反思、研究报告、教学论文、专著等 , 还包括课件、获奖、学生作品等 。 那么 , 中小学教师如何做好科研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