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们|救在身边!北京400余名中小学校医,暑期接受“急茬儿”培训

趁着今年暑假,400余名校医参加了北京市红十字会“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校园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学生心理安全教育、运动营养与运动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管理等。
培训内容多是“急茬儿”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培训中心主任杨瀛是培训主讲人。她说:“我是一名家长,也是急救人员,所以更能有的放矢。现在学校在防近视控肥胖这一块抓得严,但在校园应急救护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留下这样的印象,是因为杨瀛的一次经历。一天早上,刚把孩子送到学校不久,杨瀛接到老师的电话,“您家孩子头磕破了,赶紧过来看看。”杨瀛立刻返回学校,孩子正坐在校医室里,脸上肩上全是血,老师和校医围在一边。
杨瀛上前拨开孩子的头发,太阳穴附近有一个三角形伤口。原来,孩子的班上有一排铁制书包柜,孩子蹲着放完书包起身的时候,没注意到上方的书包柜门正开着,撞了脑袋。杨瀛让校医拿来一把剪刀,迅速将伤口周围头发剪掉,找来纱布进行按压止血。杨瀛按经验判断伤情后安慰孩子:“可以先上课,中午咱们一起去医院打破伤风。”
校医们|救在身边!北京400余名中小学校医,暑期接受“急茬儿”培训】暑期培训时,杨瀛把这段经历讲给校医们。中小学生活泼好动,难免磕磕碰碰,但大的创伤非常少见。碰到常见的外伤流血情况,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止血。此时要先对伤口进行按压,有条件的可以冷敷。头部毛细血管丰富,往往流血比较多,一定要及时按压包扎。如果手破了,可以压住伤口后举起来,使其高于心脏位置。如果是四肢出血,可以躺下以减少出血。而如果出现疑似骨折的情况,比如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下去或者是运动对抗时出现关节脱位,此时就需要让学生保持一个相对舒服的姿势躺着不动,并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干预,等待救护车来送到医院就行。
心肺复苏也是培训重点。“之前,大家都觉得心源性猝死的多是中老年人,其实,中小学生也有出现猝死的例子。此时,掌握必要的心肺复苏知识和AED(体外自动除颤仪)使用技巧就非常必要。”杨瀛回忆,2018年4月,她给清华大学师生进行了心肺复苏和AED培训。就在培训后一个月,一名大一新生在宿舍楼里发生心脏骤停,几位刚参加完培训的学生在校医赶到前对其实施了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和两次AED除颤。后来,这名学生成功得救并安全出院。
“心肺复苏的培训时长其实很短,四个学时就能讲完,但它就像一层窗户纸,在情况出现的一瞬间,会和不会的结果就是天壤之别。”杨瀛说,孩子和成年人的心肺复苏方法是有区别的,对于成年人,心肺复苏时要双手交叠,但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为了减少次生伤害,一般单手摁压即可。现有AED设备有两个电极片,成年人需要在左侧乳头外侧和右侧胸部上方各放一片,而孩子由于体型较小,为防止电极片彼此接触,可将一个电极片放在胸前,另一个放在背部。杨瀛说,根据政策,北京市每所学校都要配备AED设备,心肺复苏是一门应用学科,单靠红十字会进行培训是不够的,需要进行周期性复训。先对校医进行培训,再由校医扩展至全校师生是当前最为理想的实施路径。
培训作业是写“预案”
9月4日,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许建农收到一条微信,“谢谢您的培训,这次可帮上大忙了!”
今年暑假,他在培训中讲述了“紧急疏散”知识。一位学员所在的学校遇到了天然气管道故障,现场升腾起阵阵白烟。这位校医立刻通过校园广播紧急通知,“所有学生立刻将毛巾或手绢折叠四次,捂住口鼻,按照教室后边墙上的疏散路线,从楼梯右侧有序撤离,人和人之间隔成一臂距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