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李镇西 · 家校之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演讲实录)( 二 )
我想到了“家教”一词的演变 。 现在我们看到街上常常有大学生打出广告:“英语家教”“数学家教”等等 。 这里的“家教”是什么意思呢?是“家庭教师”的简称 , 意思是他们愿意到孩子家里来做英语家庭教师、数学家庭教师 , 等等 。 在这里 , “家教”是指向知识的 。 而在我的小时候 , “没家教”是一句骂人的话 , 而且骂得很狠 。 如果谁骂谁“你少家教!”对方一定会跳起来更加凶狠地回一句:“你才没家教!”因为那时候 , “家教”是“家庭教养”的简称 , 其含义是指向德行的 。 说谁“没家教” , 意思是“你爹妈没把你教好 , 没有教会你做人” , 这就不只是骂对方了 , 而且连对方的爹妈都一起骂了 。 所以说 , 从几十年来“家教”一词含义的演变 , 我们可以看到 , 家庭教育发生了怎样畸形的变化!
贰
那么 ,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位名人的论述 。
文章图片
这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对教育的阐述:“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 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 ……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识之上 , 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 , 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和不健全的 。 ”雅思贝尔斯在这里明确指出 , 教育关系着灵魂 , 而不是“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 但我们现在恰恰有太多人 , “学习能力非常强” , 其灵魂却“匮乏和不健全” 。 比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2007年新学期开学之际 , 法国全国85万名教师同时接到了这样一封信 , 写信者并不是教育工作者 , 但他对教育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 他称自己满怀信念和激情 , 要与教师谈谈儿童及其教育 。 在这封信中 , 他谈到了教育目的 。 他提出一个问题: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写信者看来 ,儿童应当成为“自 由的人、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宽容他人的人 , 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 。
你们看 , 这么多因素 , 没有一项是关于知识的 , 不是说知识不在教育范围之内 , 而是说从根本上讲 , 教育是超越知识而指向人格的 。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让我感慨:“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 。 ”也就是说 , 我们的孩子 , 将来应该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我想到了小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说而现在的老师很少说的一句话:“要热爱劳动人民!”相反 , 现在一些家长和老师喜欢这样训斥孩子:“你不好好学习 , 将来只有去扫大街、蹬三轮车!”
文章图片
这封信是谁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的萨科齐 。 作为一个西方的政治家 , 他和我们当然有许多不同 , 但在对教育的理解上 , 应该说是有共通之处的 。 萨科奇这封信的主题是“重建学校” 。 所谓“重建学校”不是把学校建筑推到了重修 , 而是重申教育的使命 。 他这样写道:“ 培育对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的欣赏 , 对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的厌恶 , 这便是教育者为儿童所承担的工作 , 这便是对儿童最好的爱 , 这便是对儿童的尊重 。 ”
我们现在的孩子欣赏“真、善、美、伟大与深刻事物”?是不是厌恶“假、恶、丑、渺小与平庸事物”?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孩子的父母思考 。
最后一段话是伟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研|95后家长有苦难言,毕业后不是考研就是考编,新型啃老悄然而至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