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走进孩子家里,才能走进孩子心里”,武汉乡村教师每年家访100多次( 三 )
“你是个懂事能干的孩子,把妈妈照顾得这么好,以后也能靠自己的双手拥有好的生活。”她鼓励小伟,吃过这么多苦,再坚持一会儿,就一定能尝到生活的甜。后来郑铭经常去看望小伟母子,悄悄塞给他们一些生活费。
小伟毕业后去广东打工,妈妈独自在老家,双腿又落下残疾。小伟和哥哥把母亲安顿在甘露老年公寓,轮流回来看望。
逢年过节,郑铭总去看望小伟妈妈。老年公寓离郑铭家18公里,骑电瓶车40分钟,十多年,郑铭骑着车来来去去,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郑铭,小伟妈妈也把郑铭当作亲人。
如今,小伟自己经营着一家小广告公司,他告诉采访人员:“在我最无助的时候,郑老师伸出了援手,经济上帮助我们一家,也在精神上鼓励我。”在他心里,郑妈妈和自己妈妈一样亲,是他人生最困难时的那束光。
“乡里乡亲多走动,我很开心。小伟让我看到一个孩子对母亲的孝顺,小伟妈妈的乐观顽强也感染了我。多年师生成亲人,我们互相成就,我也收获美好和人生境界的升华。”这些年,郑铭常常把小伟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给孩子们温暖和力量。
近十年,随着黄陂区罗汉寺街的钢模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学校里的留守学生变少了。郑铭记得,十年前,一个50人的班里有一二十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今年,这样的孩子一个班里只有3个。
“我是土生土长的黄陂人,罗汉中学是我的母校,学生是我的学弟学妹,家长是我的父老乡亲。”郑铭说,她今年45岁,工作这么多年,见证了家乡的变化,也看到了学生和自己的成长,感到很美好。
【编辑:贺方程】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