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旱塬下的“爱因斯坦班”能出大师吗?( 二 )


许多团员的人生轨迹因为乐团而改写 。
“教育其实是一种唤醒 。 ”在杜正权看来 ,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 学生成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空气 , 要把各种因素调动起来 , 学生才能成长、成才 。
回首十年音乐教育路 , 杜正权有了心得二三:
素质教育塑造人格 。 对学生而言 , 每一首乐曲都是一次考验 , 在不断攻坚克难中 , 素质教育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和勇敢以及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 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 , 也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地基” 。
快乐与学习“正相关” 。 乐团各方面的表现不断说明 , 快乐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习 , 因此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同时 , 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 , 把学校办成学生爱来的地方 。 而快乐的学习与学习的快乐也能把某些沉迷不良内容的孩子拉回课堂 。
艺术教育不应是人们眼中的“副课” 。 过去 , 当地都认准了“读书是硬道理” , 认为艺术、素质教育都是花里胡哨的“样子货” 。 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 艺术一直是教育的短板 。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 音乐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文化 , 学音乐和学主课并不抵触 , 反而可以提升学习成绩 , 也为孩子拓宽了人生道路 。
当小城素质教育遇上“双减”
“爱因斯坦班”让人们看到了落后地区素质教育发展的希望 , “响响班”作为会宁素质教育的成功先例 , 抛“玉”引玉 。
会宁县第一中学的艺术走班课上 , 之前从未学习过舞蹈的高中学生索芃斌穿着舞鞋 , 跳起了拉丁舞步;在另一间教室里 , 几名学生生于旱塬却目及海洋 , 利用学校电子控制技术社团 , 研制“水上垃圾自动收集船模型”;足球特色学校会宁县河畔镇中心小学的足球场上 , 足球队员在绿茵之上驰骋纵横 , 欢声笑语……
新学年刚开始 , 不大的排练室又迎来了稚嫩的脸庞和好奇的双眼 。 “响响班”的第十个年头 , “双减”政策的落地让杜正权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教育之路 。
“教育界和家长的观念终于转过来了 , 我们的乐团为学生提供了方便 , 也为家长减负 。 ”杜正权告诉采访人员 , 最新的第十一分团目前共有120多名学生报名 , 而去年不到100人 , 这是“双减”政策出台后的一个新变化 。
杜正权认为 , “双减”政策尊重人的发展 , 也更符合教育规律 , 这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 “双减”之后 , 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压缩 , 所有人都在学校学 , 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 又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 比拼的只有综合能力 , 这样才能为国家选拔出众人才 。
同时 , “双减”为孩子自由健康的个性化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扫除障碍 。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根据兴趣发展的同时享受学习 , 长久下去 , 必然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 。
会宁县教育局局长王池柳介绍 ,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的会宁县 , 自恢复高考至2020年 , 已向全国各大高校输送大学生13万多人 。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 , 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 , 当地高考成绩不降反升 , 本科一批上线率从2016年的12%提高到了2020年的28.1% 。
多位受访者告诉采访人员 , 尽管相比于城市 , 当地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仍有待完善 , 但近年来随着软、硬件实力的不断优化 , 城乡“起跑线”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拉近 , 为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
七八年前 , 晨昏时分操场上如蝌蚪般密集的读书学生 , 曾是会宁苦读精神的代表画面;如今 , 会师中学“爱因斯坦班”已成会宁教育的新名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