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乡村教师刘宗艳:为教育默默奉献的“追光者”
文章图片
刘宗艳给孩子们上课 。李洁伦 摄
中新网成都9月9日电 (祝欢 郭安平 李洁伦)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 因学校布局调整 , 在四川南充市蓬安县福德镇石柱小学的刘宗艳依依惜别工作十年之久的学校 , 来到新校园福德镇中心小学校 。
11年前 , 家住成都的刘宗艳从师范专业毕业后 , 选择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 从成都去往偏远的南充市蓬安县福德镇石柱小学任教 。
文章图片
刘宗艳给孩子们上课 。李洁伦 摄
据了解 , 石柱小学离蓬安县城六十多公里 , 是全县最远的一所乡村小学 。 当时 , 刘宗艳从高铁到县城客车 , 再到村里的摩托车 , 辗转到了学校 。
“我记得那天下着雨 , 从村口通往校门口的那条小路弯弯曲曲 , 泥泞不堪 , 短短的一公里路程 , 我走了半个多小时 。 学校里是一排土墙搭的教室 , 教学设备就只有一块黑板 , 桌椅很破旧 , 教室连个窗户都没有 。 ”回想起第一天到学校的情景 , 刘宗艳记忆犹新 。 2010年 , 学校的教师宿舍还没通自来水 , 刘宗艳每天要从操场旁仅有的一口井里打水 , 再提上三楼宿舍 。
“说实话当时落差感还是挺大的 , 生活很不方便 , 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自己来这里干什么 。 但是孩子们见到我 , 都一窝蜂地跑过来 , 又立马觉得温暖起来 。 ”印象最深的是从角落传来的那声“妈妈” , 那是个一年级的瘦弱女孩 , 她有些胆怯的声音让刘宗艳心头一热 。
【教室|乡村教师刘宗艳:为教育默默奉献的“追光者”】因为地处偏远 , 石柱小学一直严重缺乏教师 , 全校只有12名教职工 , 几乎每位老师都需要同时教两门以上的课程 , 年轻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 因为条件艰苦 , 有的老师没待多久就离开了 。
10年里 , 刘宗艳不是没有动摇过 , 但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 她还是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 。 但刘宗艳没想到乡村小学最具挑战的是教学上的考验 。
石柱小学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 , 父母在外打工 , 爷爷奶奶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式 , 也常感到无能为力 , 学生有时还有厌学情绪 。
“要让这些孩子们既能学到知识 , 又能健康快乐成长 ,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刘宗艳说 , 自己同时教语文和英语两门课程 。 讲《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时候 , 里面写道“排水的鳌头 , 金色的琉璃瓦 , 龙凤流云的图文” , 学生们想象不出来 , 刘宗艳就找遍故宫图文的资料剪贴出来给他们看 , 每次出村她也会尽可能地多带一些课外书和英文磁带回去 。
四年前 , 蓬安开始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 , 全县80多所学校覆盖了“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全光校园网络 。 在班班通网的基础上 , 石柱小学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等设备 , 多媒体教学真正开始走进了课堂 。
“通过网络 , 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课本以外的内容 。 同一篇《故宫博物院》课文 , 借助在线全景视频 , 我可以像导游一样带着他们去看 , 对于他们而言 , 这样学习的效率特别高 。 ”刘宗艳说 , 从无到有的改善 , 让她的坚持看到了希望 , 她希望借助网络科技的力量 , 让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 迎接属于他们的那道光 。
从成都的家里到学校往返最快需要七八个小时 , 一路从高铁到县城客车 , 再到村里的摩托车 , 刘宗艳辛苦往返 , 只是想多一点时间陪陪自己两岁的孩子 。
推荐阅读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自豪感
- 教师|又是美女,棠湖中学老师斩获全国赛课大奖,成功不易、历程艰辛
- 教师|教育部通知:禁止高中提前“结课”,同时教师也迎来“好消息”
- 教师|女教师下课忘关“投影仪”,搜索内容暴露无遗,学生感到震惊!
- 中小学|吕梁: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
- 教师|为什么!女大学生被辅导员性骚扰4年,最后还是被强奸
- 教师|教师医疗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