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汇文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四百余老教师、校友重返校园忆青春


北京汇文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四百余老教师、校友重返校园忆青春
文章插图
10月7日,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育人实践研讨会举行。在学校校史馆,社会各界嘉宾在参观北京汇文中学旧址沙盘。图/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戚望)10月7日,北京汇文中学举行建校150周年育人实践研讨会。150年间,52000余名学生毕业于这所学校,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其中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彭雪枫,建筑学家梁思成,教育家、书法家启功,以及3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校庆当日,400余名老教师、老校友齐聚校园,为学校送上生日祝福。
北京汇文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四百余老教师、校友重返校园忆青春
文章插图
学校校史馆展出的汇文小学和中学学生合影。图/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150年间培养52000余名学生
北京汇文中学旧址沙盘、汇文小学和中学学生合影、复原的汇文中学旧时课堂场景、老校钟、原始墙、印有“彭雪枫班”“张克侠班”等字样的红色英雄班旗……走进汇文中学新建成的校史馆,采访人员看到,众多与学校发展密切相关的场景被一一展示。
采访人员了解到,北京汇文中学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诞生。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871年的美以美会蒙学馆,此后经历了怀里书院、汇文书院、京师汇文大学堂、北平市立第九中学校、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等数次更名,于1989年正式命名为北京汇文中学。
1919年,汇文学校学生走上北京街头参加了五四运动,是当时13所参与五四运动的学校之一。1926年,时任汇文学校老校长高凤山提出了“全人教育”的办学宗旨;1998年,时任校长李仲秋提出“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新时期办学思想。
从1871年建校至今的150年间,有52000余名学生毕业于这所学校,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在各领域做出贡献。其中,有抗战英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雪枫,建筑学家梁思成,教育家、书法家启功,以及“863计划倡导者”王大珩等超过30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采访人员在校史馆看到,不少北京汇文中学的退休教师、校友到此参观。一名初高中均在汇文就读,毕业后又回到汇文任教的退休教师与展览合影留念,回忆学校这些年的变化。
也有毕业多年的“老同学”一同相约参观校史馆,“这张照片上怎么没有你?”“我一整天都在广播室,谁知道你们在拍照呀……”“你看这个人,他那天迟到了,合影里是我们把他‘P’上去的。”老校友们指着屏幕上的照片有说有笑,回忆在汇文的青春时光。
北京汇文中学|北京汇文中学建校150周年,四百余老教师、校友重返校园忆青春
文章插图
校史馆内复原的汇文中学旧时课堂场景。 图/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校友追忆在母校的成长与收获
10月7日,多位汇文中学校友代表共同讲述了学校带给他们的收获。
1987届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至今还留着她中学时的作文本,上面有语文老师密密麻麻的批注。“除了命题作文外,我们还要写周记,每一篇老师都会特别认真地批改。六年下来,我们收获了扎实的写作基础。刘宁记得,当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作文本,班级里还有大作文本,每当同学作文写得好,老师就会让同学抄到大本上,这样一来,优秀的作文就会被全班同学看到。她的求学之路和工作道路都与文学相关,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年语文老师的作文训练是分不开的。
刘宁说,她进入汇文中学时正值学校110周年校庆,而今40年过去,当她重回校园,看到小同学听校史,她的学生时代又浮现眼前。“汇文悠久的历史对于每一届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优秀的传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