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华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教学科研并重、传承育人初心

央广网上海10月8日消息(采访人员唐奇云 通讯员潘聪聪)“传承与创新结合 , 教学与科研并举 , 立德与育人并重” , 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作为一支特色鲜明的中青年高水平教学团队 , 由9名教授和1名副教授组成 , 成员刘洪来、张文清、彭昌军、徐志珍、伍新燕、胡坪、徐首红、刘劲刚、尚亚卓和罗千福(副教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 均来自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实验化学的教学第一线 。
自2018年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来 , 全体成员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 , 立足本职岗位 , 凝聚团队力量 , 将四大基础化学课程作为抓手 , 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 从教材教参编写到本科教学一线 , 从科研项目攻关到创新实验实践 , 从青年教师培养到服务国家战略 , 积极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使命 。
教授深耕教学一线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学 。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 , 刘洪来已在华理化学学院工作了30多年 , 虽然在界面科学和分子热力学基础研究领域早就享誉中外 , 但从1985年工作至今 , 他一直坚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 , 每年都为本科生上课96个学时 , 每周都花费两整天时间在离市区40公里的奉贤校区为本科生上课 。 他所任教的“物理化学”被学生戏称为“魔鬼”课程 , 但他却做到了教学方法适当、结构合理、内容适度 , 让课堂不仅有抬头率 , 更有了点头率 。

团队|华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教学科研并重、传承育人初心
文章图片

【团队|华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教学科研并重、传承育人初心】刘洪来授课(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有刘洪来这样一位“队长”引领 , 团队也始终元气满满——每人每年平均完成约130学时的本科课堂教学工作 , 做到真上课、上真课 。 彭昌军曾一年完成了192学时的本科课堂教学任务 , 特别擅长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他 , 让知识在快乐的气氛中钻入学生脑子;张文清负责了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 以精细平和的教学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 她创造并享受着“和学生在一起”的学习氛围……教师乐教 , 学生乐学 , 团队成员的付出在学生们闪着星星的眼睛里得到了回应 。
团队成员多数在学院教学口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 包括副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职 , 承担着学院本科专业建设的重任 , 张文清、刘洪来还是国家级、省部级一流专业的责任教授 。 一流课程是一流专业的基础 , 为了夯实专业建设的根基 , 团队经过多年积累 , 目前已拥有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慕课课程 , 建设了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近5年来 , 团队成员共出版教材13本 , 发表教改论文40余篇 , 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0余项 , 指导“大创”项目近100人次 , 毕业课题150人次 。
优良教学传统代代传
优秀源于传承 , 团队由中科院院士胡英、中科院院士田禾担任顾问 , 国家教学名师黑恩成教授带教 。 胡英与黑恩成两位前辈之间的传帮带佳话和师者美德 , 在团队内被坚定地传承并实践着 。
学贵得师 , 亦贵得友 。 团队成员都是化学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地的带教老师 , 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摆凳子”“搭台子” , 现已将10余名青年教师培养为学院骨干 。 “教授们既像是老师又像是家长 , 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创新 , 始终不厌其烦地倾囊相授 。 有他们在 , 大家普遍感觉心里特踏实 , 工作上也有奔头 。 ”年轻的教师们这样评价团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