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华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教学科研并重、传承育人初心( 三 )



团队|华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教学科研并重、传承育人初心
文章图片

指导学生“大创”项目(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从这片创新沃土中汲取能量的 , 程锦只是其中一个 。 团队组织的开放实验接受学生近200人/年 , 组织的“化学大奖赛”每年吸引150余人参与 , 奉贤基地“化学改变生活”活动年均150余人参与 ,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今年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正式获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 该基地所依托的化学学科是国家一流学科和上海市Ⅱ类高峰高原学科 , ESI国际排名进入TOP 0.3‰ 。 作为基地建设的主力军 , 团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 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 “希望热爱化学、有志于投身化学学科领域研究的同学通过在基地的学习 , 不断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 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人 。 ”徐首红说 。
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国家所需 , 行之所向 。 2018年 , 华东理工大学响应教育部“慕课西行”的号召 , 率先开设了国内首门“慕课西行”同步课堂 , 把国家一流课程“无机化学”先后共享给新疆喀什大学和石河子大学 , 形成了华理—石河子—喀什三校联动同步上课的模式 , 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截至目前 , 无机化学同步课堂已经运行了6个学期 , 是国内首门、运行时间最长、直播课时最多、共享高校最多、难度最大的同步课堂 。 经过实践 , 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 , 成功探索了援疆教学新模式 ,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高校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 。
作为课程带头人 , 徐志珍责无旁贷地担任了共享课程的负责人 。 为此 , 尽管已经上了20余年的无机化学 , 徐志珍还是从课程设计、内容、课件、习题等各方面重新进行了调整 , 既满足华理学子的学习进度 , 又适应另外两校学子的学习需求 。
课堂之外 , 团队成员通过开发配套的线上课程、开设习题课、微信群答疑、结对子帮扶等形式 , 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给更多的西部高校 , 为西部学子搭建了一道知识的“云梯” , 课程取得的成功经验已在全国推广 。
除此之外 , 团队成员经常面向社区开展各项活动 , 常年为附近的中学提供支持 , 协助中学完成化学实验室的建设 。 张文清负责的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 , 率领学院的10余位知名教授 , 每年指导120余名高中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徐首红领衔与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 为中小学生科创活动提供服务 , 每年接受上海市世外中学学生前来开展科研活动 , 每年两次为社区中小学生开设化学系列知识讲座 , 带领小朋友进行趣味化学小实验、小竞赛等活动 , 给孩子播下渴求知识、探索未来的种子 。
“把课程教好 , 把学生带好 , 把科研做好 , 多出成果 , 就是我们团队最大的愿望 。 ”刘洪来的话真诚而朴实 , 却道出了团队的师者初心 。 面向未来 , 团队成员将以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高尚精神为激励 , 以智者之心 , 行师者之道 ,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共同书写华理人的时代答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