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引发教育思考


|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引发教育思考
【|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引发教育思考】
|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引发教育思考
|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引发教育思考

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引发教育思考堂吉伟德
“我在预习沪教版英语教材时 , 发现第95页有点小问题 。 第95页上有3张小昆虫的照片 , 按英文的说明分别应该是蝴蝶、蚂蚁和蜜蜂;但是图片上 , 却是蝴蝶、蚂蚁和食蚜蝇……”近日 , 沈阳市126中学7年级学生崔宸溪把自己的发现反映给上海教育出版社 。 10月8日 , 出版社给小崔的妈妈回电:“我们咨询了生物方面的专家 , 这个确实是弄错了 。 我们将上报相关部门准备修改”“现在的小孩很厉害 , 非常专业 。 ”(10月12日《新华社》)细微之处见真章 。 初中生发现英语教材中的错误 , 不是语法、语句、语标和单词 , 而是小小的昆虫配图 , 从中体现出当事人一是心思慎密 , 观察入微 , 能够洞察秋毫;二是专业知识水平高 , 能在相似的图片中找到错误之处 , 远远超过了常人的能力 。 更何况是超过了同阶段年龄孩子应有的知识水平 , 看似细小与微小 , 实则上没有过硬的功夫 , 真不能在相似的图片中挑出刺来 。
蜜蜂和食蚜蝇在外形上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 这可能也是出版社方面未能发现问题的原因 。 在该初中生发现教材错误后 , 出版社也是在咨询了生物方面的专家才证实了错误 , 由此可见 , 该初中生在生物知识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 , 已远远超出了同龄学生甚至众多成人的水平 ,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 也由此彰显出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 。
发现错误并及时提出来已属不易 , 能够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错误则更属不易 。 “为什么能”具有反思价值 , 同时也引发了“如何教育”的公共思考 。 孩子能够走到时下这一步 , 并成为生物方面的“小专家” , 取决于几个很重要的因素 , 首先充分激发起了个人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孩子从小就喜欢生物学 , 也一直没有放弃对该学科的钻研 , 久而久之就有了很深的造诣 , 掌握了比常人更多的专业知识 , 自然也能就在细微之处发现错误 。 因而 , 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应是最基础的教育责任 , 也是必须第一时间完成的教育任务 。 因而 , 孩子喜欢什么 , 爱好什么 , 就给予最大的尊重和支持 。
其次 , 家长的全力支持是孩子继续走下去的可靠保障 。 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 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不是干涉、制止、禁止 , 而是全力的支持并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 无论是孩子在家养多种蚂蚁 , 观察它们的习性、种群内的分工 , 还是家里购置300多本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 , 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 自然 , 也正是家长的开明才成就了孩子的“聪明” 。
再次 , 通过一个兴趣的培育与专长的培养 , 还会收获更多的综合素质 , 独立观察与学习 , 使孩子变得非常自律 , 也有极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 这些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 也是人格塑造的题中之义 。 结果 , 孩子具有了超过常人的能力 , 自然也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 自然 , 如何能够培养更多的能够挑刺的孩子 , 是包括家长、学校和老师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
有的时候 , 不干预就是最好的保护 , 尊重孩子的兴趣也是最有力的支持 。 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 家长和老师所扮演的角色 , 除了善于发现就是学会保护和引导 , 让孩子沿着兴趣和爱好的路子走下去 , 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 获得一个超越常人的“专才” 。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杨福家不止一次地跟大家分享过这些教育名言:“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 , 而是一个待点燃的火种” 。 正如有网友所说 , “有兴趣才能走得更远” 。 家长和老师作为教育者 , 应当擅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闪光点” , 助他们把兴趣发挥到极致 ,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各有特长、特点鲜明的有用之才 , 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得已落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