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增“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两大领域新“儿纲”如何影响未成年人立法

□ 本报采访人员 朱宁宁
家庭教育|新增“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两大领域新“儿纲”如何影响未成年人立法】未来十年我国儿童发展目标任务有了“路线图”。《2021—203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新“儿纲”)近日对外公布。新“儿纲”共设置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7个领域,提出70项主要目标和89项策略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与上周期的“儿纲”相比,新“儿纲”既保持了一定延续性,又具有多个新亮点。比如,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和网络对儿童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保护;强调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儿童与安全”领域,进一步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等等。
近年来,我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相关立法不断完善,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立法脚步不断加快。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目前,家庭教育法正在制定当中。
那么,此次新“儿纲”中的新内容新变化将如何影响未成年人相关立法?为贯彻落实新“儿纲”,立法应作出何种调整?又有哪些立法重点值得关注?一些业内人士对此作出解读。
呈现三大特点
“总体来看,新‘儿纲’根据近十年来的一些新情况、新要求,对于未来十年儿童发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在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看来,新“儿纲”三大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增加新领域新内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针对过去十年一直存在以及新出现的问题,新“儿纲”及时将实践中的一些新举措、新做法加以吸收上升为相关内容。
二是落实法律规定,体现出立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儿纲”根据新颁布、新修订的一系列法律,包括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提出了相对来说较为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三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作为我们国家未来十年儿童发展的总体纲要,新“儿纲”为未来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为适应未来十年儿童工作发展方向,新“儿纲”在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新增两大领域
与上一轮2011—2020年“儿纲”相比,新“儿纲”将儿童发展五大领域拓展为七大领域,在原来基础上新增“儿童与安全”和“儿童与家庭”两大领域。这也被视为新“儿纲”的最大亮点。
分析为何会新增“儿童与安全”领域,苑宁宁认为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从保障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人身安全毫无疑问是最基本的保障也是底线要求,突出儿童安全会更有利于守住底线。其次,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中都出现了一些对儿童造成安全隐患和风险的新情况,因此,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对儿童安全作出更加全面的保障。此外,新增这一领域也是为了紧密贴合新修订的未保法。“新修订的未保法将安全作为一个主线来突出,包括防止未成年人意外伤害,避免对孩子施暴以及守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等等。因此,新‘儿纲’新增安全领域也是为了落实最新的相关法律规定。”苑宁宁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家庭4.94亿户,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呈现出新的特点,家庭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家长育儿观存在误区、亲子关系不尽和谐等等。同时,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妇女儿童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儿纲”的另外一大亮点,是将“儿童与家庭”作为一个新领域单独提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