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培风雨中的清北毕业生( 四 )


屏幕里 , 她一身红衣 , 头发被高高束起 , 是位女侠 。 借此 , 她把讲课的内容包装为“教大家新的武功秘诀” , 包括“童子功”(字词等基础知识)、“降龙十八掌”(十八种题型的解题要义)等 。


图 | 林玲的PPT页面

树立人设之后 , 新手老师们正式进入市场等待拣选 。

为了快速理解高考语文的出题思路以便教给学生 , 方宇每天刷一套《天利38套》中的高考真题 , 得分在120分上下浮动 。

他高考时语文得了130分 , 眼下 , 他愁的是能否让学生达到自己十年前的高考分数 。

入行初期 , 姜珊也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 面对推销课程的任务 , 她显得退缩 , 拉不下脸来推销 。

在线下任教的第一年 , 一个听过姜珊10节课的小学生没等她给家长打电话推销课程 , 主动跟父母讲:这个老师的课非常好 , 我还要上她的课 。 姜珊听说后 , 感受到久违的认可 。


图 | 学生写给姜珊的留言


7月份 , 方宇还是决定放弃在教培机构入职语文教师岗位的机会 。 这和方宇入职培训前的一次考试有关 。

那场考试是他入职培训的最后一关 , 用一道分值为60的作文题收尾: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为主题 , 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 要求写出:“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

这几个问题让方宇不由得走神 。

他放下笔 , 发呆了将近十分钟 。 坐在北京这家知名线上教培机构的办公大楼里 , 完成这篇作文 , 方宇就可以结束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 , 成为这家机构里一名正式的语文辅导教师 , 也正式成为教培机构对外标榜的“清北背景名师” 。

“我是怎样的人?” 他开始读内容提示 。

紧接着 。

“在这里教书 , 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他的思绪跑远了 。

考试结束后 , “双减”政策发布前几天 , 他收到一家媒体的入职邀请 , 因此改了主意 , 到那家媒体就职 。 方宇前脚刚走 , 行业的变故就悄然而至 。


图 | 方宇在下班路上拍摄的风景

从7月中旬到8月底 , 一个半月间 , 和方宇同期加入公司、参加培训的20名同事陆续离开 。 培训伙伴的微信群里 , 几乎每天都有人发起吃散伙饭的邀请 。

方宇参加了几次散伙饭 。 这些身不由己离开教培行业的年轻人中 , 不乏有人原本对教育事业有抱负的 , 遭裁员后失意不已 。 有一次 , 方宇听着一个被裁员的前同事在席间说起未竟的教育理想 , 说着说着 , 对方情绪崩溃大哭起来 。

与在公办学校任教不同 , 选择进入教培机构任教的清北毕业生们 , 不得不面对用教育换取金钱是否适当适量的质疑 。 原本 , 教育和通过教育获取酬劳这件事是一个复杂话题 。 在教培行业野蛮生长之初 , 这个话题被暂且搁置 。 势头戛然而止之后 , 他们正面遭遇了一些外界质疑 。

八月 , 林玲去北京城区一家公立学校面试小学老师 。 一位主任模样的老员工用质问的语气 , 问这些从教培行业转行而来的年轻人:“我看有的媒体说本科生毕业拿到60万年薪 , 你们真的觉得自己值60万啊?教育 , 怎么能谈钱?”林玲不知道如何辩解 , 她跟着对方到办公室谈薪资 , 对方开出一个月一万元的待遇 。

事后林玲了解到 , 许多和她一同参加面试的前同事 , 在面试结束后选择离开北京 , 到江浙沪地区做公立学校老师 。 和自己的丈夫商量后 , 林玲决定把家安在北京 , 便找了份行政人员的工作 , 在一所高校入了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