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双减”两月:一位90后班主任的“在校一天”

由瑄正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词组 由瑄中午为同学们分饭 由瑄陪同学们上课间操 由瑄批改作业从来不画“×” 扫描二维码看由瑄上课的样子
10月17日 , 北京“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实施两个月 。 在这两个月里 , “学校教育主阵地”无疑成了社会聚焦的关键词 。 “主阵地”“主”在哪儿?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 。 上周二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走进史家小学通州分校 , 跟踪采访了一位普通90后班主任 , 从这位普通的年轻语文教师的在校一天 , 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给校内教育带来的深层次变化 。
课前
提前1小时到校开始“早看管”
7点左右 , 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的校门口已有学生入校 , 一位身穿黑色长裙、背着卡通帆布包的高个女生一路小跑 , 急匆匆走进校门 。 她就是四年级3班的语文老师由瑄 。 虽然入秋气温很有些凉意 , 但她额头还是有了一小排细密的汗珠 。 此刻她正回头对采访人员说:“刚把三岁半的儿子送幼儿园了 , 耽误了一会儿 , 得赶紧去教室照看早到的学生!”由老师的声音由“弱”变“强” , 秀目中也放出了一种自信 , 让人联想到时下热映的《长津湖》里 , 性格温儒的伍万里提枪“上阵”——由瑄此刻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教学楼四年级3班教室 。 的确 , 这位年轻教师今天的“战斗”就此拉开了序幕 。
教室里已有几位同学坐在了座位上 。 “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复习 , 也可以预习新课或者阅读课外书 。 值日生同学可以开始值日了 ,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来问我 。 ”别瞧年轻 , 可是由瑄已经有了九年的教学经历 , 一旦站定在讲台上 , 她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沉稳气” 。
为保证学生睡眠 , 本市“双减”政策规定 , 学生早晨上课时间从8点推迟到8点20分 , 但由瑄本人却并没有因此延迟到校 。 “不少家长因工作等原因 ,就会早一点送学生到校 。 到校后我们老师得负责安排早到学生上课前的这段时间 。 ”由瑄说 。
早晨第一节课
“分层教学”是这样实施的
8点20分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由瑄的语文课 。 两个月前“双减”政策中 , 学校是“教学育人主阵地”的概念让由瑄记忆深刻 。 “双减”实施两个月来 , 她每每站在讲台上 , 望着下面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儿 , 经常自觉不自觉地思索起“主”字的内涵:她在储物柜里自费买了糖果、小礼物 , 就是为了鼓励同学回答问题时“主动”思考;她留“分层作业” , 是为了鼓励同学“主动”分析;她创立“班币制” , 也是旨在鼓励同学“主动”行事……
“蝙蝠的睡眠特点是什么?”这堂课 , 由瑄将为同学们分析解读《动物的睡眠》这篇短文 。 当她把第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 , “冬眠!”成了不少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案 。 但是有一位小女生却做出了“深度补充” 。 她说:“阅读题里说到‘冬天来临之前 , 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 。 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 , 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 , 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 。 ’因此 , 我觉得蝙蝠的睡眠特点应该在冬眠的基础上 , 加上‘倒挂’二字 。 ”听了这位小同学的分析 , 由瑄说:“老师特别欣赏你能在阅读中认真发现、提出自己独特理解的精神 , 你很棒!”其他同学都羡慕地鼓起掌来 , 由瑄和大家一起鼓掌 , 对这位同学的思考表示赞赏 。
在课堂上 , 由瑄还需要随时观察学生们的状态 。 一位女同学在回答问题时 , 没想好第二个词怎么组 , 当她开始打磕巴的时候 , 由瑄迅速请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 , 将尴尬化解于无形 。 “这个学生平时比较害羞 , 在课堂上如果让她‘撂荒’站在那儿太久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