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双减”两月:一位90后班主任的“在校一天”( 三 )


中午时间
看管吃饭 回复家长咨询信息
从中午12点到下午1点40分是学生们的午餐和午休时间 , 由瑄就要变身“保姆”帮同学们分午饭、看管午休 。
“中午需要在教室里为孩子们一一分饭、盛菜 。 ”由瑄说 , “谁的汤撒了 , 谁不好好吃饭等都得关注到 。 ”午饭之后 , 由瑄还需要照看同学们午休 。 由瑄鼓励同学们午睡 , 也允许他们带着抱枕来学校 。 不午休的同学可以阅读课外书 。 学生午休 , 是一天中由瑄唯一的“静心”时间 , 利用这段时间 , 由瑄和其他老师一样 , 集中处理学校的工作安排及家长的询问信息 。 “一些工作上的信息 , 有时候太忙了 , 顾不上看 , 有遗漏的 , 别的老师看到了都会互相提醒 。 ”
下午课后服务
协助管理课后活动
下午接着连续两节语文课 , 忙碌了多半天的由瑄稍感疲惫 。 她抽空来办公室喝口咖啡提提神 。 她喜欢将自己的办公桌布置成粉紫色 , 桌布上印着彩虹、云朵等卡通图案 , 还印着“瘦”“嗨吃不胖”“戒咖啡、戒糖、戒奶茶”等减肥励志词 , 几十只五颜六色的签字笔一排排地放在收纳盒里 。 颇具匠心的布置就像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 在这里 , 她常常有片刻的心驰神往 。
转眼4点10分 , 到了放学时间 。 本市“双减”政策要求各中小学课后3点半服务要更加丰富 , 不但有素质教育的课程 , 还有课堂延伸辅导;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将课后服务分为两部分 , 周二、周三放学后 , 学校提供了43门素质类的兴趣社团活动供同学们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上选择 。 周一、周四和周五三天 , 则为每个班集中课堂延伸辅导的时间 。 由瑄不仅要在周一、周四和周五为同学们课业答疑 , 周二和周三还需随时关注孩子们参与兴趣社团的情况 。
当天的课后服务内容是兴趣社团 。 由瑄不断与家长协调孩子的接送事宜 , 同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 。 “我们家孩子今天上葫芦丝社团的情况怎么样?”“今天校门口哪个位置接孩子?”……由瑄的手机上不时收到家长们的咨询微信 , 她都一一耐心作答 。
送走课后服务的最后一拨学生 , 已经接近6点了 。 天已经擦黑儿 , 由瑄一边准备下班 , 脑子里一边开始想念自己的三岁半的儿子 , 她恨不得一步跨回家去 。 她心里盘算着:回家后先哄哄儿子 , 再在灯下继续备一下明天的课……
采访人员手记
含泪播种 含笑收获
有人说: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这一“泪”一“笑” , 可谓道尽了从教者的体验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跟随由瑄老师一天下来 , 深深感到“累”从心生 , 而“乐”亦从心生 。
“双减”政策下 , 相信每一位教师首先感到的是时间底线的压力 。 “迎来朝阳、送走晚霞” , 在岗11个多小时 , 从学生的课堂教学到看护午饭午休 , 从作业反馈到课后服务时的家教沟通 , 班主任的岗位角色要串接起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 , 其脑力、体力的强度可想而知 。
但是 , 一天的时间和精力分配还不能平均用力 , 课堂上 , 要保证把教育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留作业 , 要分层设置 , 力避重复 , 加强面批 , 针对讲解;课后服务 , 还要给学生个性发挥留出充分施展的“空间” 。 凡此种种 , 既要有“擘两分星”的准度 , 又要有“百发百中”的精度 , 师生沟通、教案安排、环环相扣、不能拖沓 。 难怪由瑄老师说新学期刚开始的前两周有点手忙脚乱 , 有时候承受不住压力 , 几乎落泪 。
辛苦是真辛苦 , 然而 , 新时代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的“时”与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势” , 又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无法回避的现实要求 。 适应这种“时”与“势” , 应该成为教育主阵地里每一位教师的主动追求和内生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