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河北“双减”政策落地:提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


创新作业内容方式
“练习1分钟跳绳、自己动手刷饭盆、亲子阅读半小时。”这是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一年级二班10月20日的家庭作业。秋季学期开学后,学校里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在义务教育学校,作业量成为教学中的一道“红线”。各学校纷纷对作业总量把关。
“小学五六年级,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稍微一加码,就会突破60分钟”“初一年级7个学科,每科布置20分钟的作业,加到一块就140分钟”……面对这些共性问题,一些学校进行了减负探索。
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要求作业“上墙”,各科老师将作业写到黑板上,年级负责人每天都会巡视一遍,如果觉得作业过多了,就会和班主任谈,协调各科老师压缩作业;沧州市新华区一所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建立作业时长监控机制,对三至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用时进行网上监控,家长匿名通过小程序填报孩子当日各科书面作业用时,数据汇总直接分发给教师,以便任课教师及时调整作业量。
除了作业量的变化,在作业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很多小学降低了作业刚性、淡化了测量达标的概念。如通过实践性作业让作业更有探究性,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等等。
越来越少、越来越灵活的作业,如何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校长霍洁介绍,学校向课堂要效率,充分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力和展现力,强化高效课堂构建。霍洁举例,语文课上,老师会定期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组织小组交流讨论,指导学生把讨论的思想成果做成思维导图、小海报,轮流上台展示。还有读书分享会、古诗词比赛、写作训练营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对于小学来说,中学的学习难度加大,作业更加“众口难调”。同一道题甲同学可能10分钟搞定,乙同学可能就要花上半小时甚至更多,丙同学感觉太简单,丁同学也许抱怨难度大。作业量到底大不大,能不能发挥作用?不少中学在尝试中不断突破,达成教师与学生的双重成长。
石家庄市裕华区一所学校以三类作业应对不同挑战。依照每日教学实际,老师们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课堂掌握情况进行适合匹配。而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从弹性作业中开发自我的更多可能,自主选择收获更多的进步。作业分层对学生而言,减少了个人不必要的消耗,让大多数学生能匹配完成与自己适合的作业。
“执行了一个多月,发现阻力不小。”学校负责人介绍,阻力一方面来自家长,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作业量少、难度低,焦虑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千方百计“找齐”;另一方面来自部分敏感的学生,面对相对简单的作业,感觉“低人一等”,对自信心产生打击。
为了达到齐头并进的效果,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推行学习小组模式。学生们自愿结组,共同完成作业,讨论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带动,提升学习效率。
此外,学校还围绕提升课堂质量进行研讨,制定“金课”标准,对课后延时作业设计进行培训,并通过培养学生倾听与思考、笔记与回答、交流与展示课堂习惯等,实现课堂最大收益。(河北日报采访人员马利)
来源:河北日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