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双减”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助力素质教育

黄韫慧(作者为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双减”政策落地前 , 学科教育的繁荣显现出中国家庭的教育焦虑 。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 , 学科教育规模大幅缩水 , 但教育焦虑与成长需要仍在 , 亟需以更好方式被满足 。
不破不立 , 然不可只破不立 。 素质教育成为满足上述需要、替代单一学科教育的主要路径 。 而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 , 减少教育焦虑 , 满足个人提升 。 具体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
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 , 引导素质教育的方向 。 “双减”背景下 , 要使素质教育替代学科教育 , 成为培养青少年的主要路径 , 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度和成长引领性 。 文化企业是素质教育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 文化产业政策在原则上指导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传播与消费 , 政府与标杆文化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标准 , 引导文化生产和素质教育 。
实现素质教育生活化 , 加强素质教育吸引力 。 文化产业常借助中国传统文化 , 增加产品文化属性 , 因而 ,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与体验 , 自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 有利于个体在生活中传承文化、领略东方韵味 。 美学体验培养文化品位 , 文旅研学开展沉浸教育 , 虚拟现实重现历史传承 。 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经由体验 , 激发个体参与素质教育的兴趣 。
培养素质教育传道者 , 拓宽素质教育覆盖度 。 文化产业在实践中培养出一批专长多样化、素质高端化的人才 , 这些人才加深了大众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理解 , 也成为素质教育的榜样楷模与潜在师资 。 而文化产业借助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 , 实现素质教育产品和服务的平价供应 , 促进素质教育市场从小众到大众 , 实现教育公平 。
【文化|“双减”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助力素质教育】刺激文化产品新开发 , 提升素质教育丰富度 。 文化产业包含众多并不断孕育新兴行业 , 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文化为基石不断涌现 。 文化消费产品的开发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内容 , 文化专用设备的进步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媒介 , 文化信息传输的提升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新路径 , 工艺美术产品的精进为教育成果提出了新标准 。
降低天赋变现门槛 , 增加素质教育适用性 。 文化与科技结合促进科技赋能的艺术 , 通过搭建用户友好的艺术创作平台 , 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艺术创作 , 降低从事艺术生产的技术门槛与艺术门槛 。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 促进新兴职业的出现和就业职位的增长 , 为素质教育思想下培养多样化人才 , 提供发挥特长的机会和清晰的职业规划 。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 衡量素质教育成效 。 文化产业是推动积极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其振兴已发展到国家层面 。 文化产业兴旺发达 , 离不开有战略目光的交叉性复合型人才 。 而这类人才的大量出现 , 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覆盖 。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 符合需要的人才供应情况 , 可以被视为衡量素质教育成败的标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