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统文化被童书深深地误解了吗?| 专访黄晓丹

四大名著这么有名 , 孩子就一定得读吗?当传统文化之于孩子变得更具功能性后 , 家长也易成为孩子学习的监工 。 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黄晓丹看来 , 任何一种学习或阅读 , 只要它能作用于人的真知、德性、幸福或其中某一点 , 它就是值得学习的 。 传统文化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 , 并不需要被特殊独立出来 , 应该让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回归到阅读主流中 , 像其他阅读一样 , 以兴趣来驱动 。

传统|传统文化被童书深深地误解了吗?| 专访黄晓丹
文章图片

绘本《给孩子的名画启蒙·从前的人住什么房子?》
看待传统文化读本就跟艺术鉴赏一样 ,
更多依靠的是鉴赏者自己的素养 。
采写|申婵
当一个孩子会说话以后 , 他便开始了背诗的漫长“旅程” 。 起先可能只是父母为了教他更流利地说话 , 孩子很快就能背诵“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有时还能将之作为自己聪明的佐证在人前展示 。 渐渐地父母就会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种理解受到网络上大量宣传文章的影响) , 为孩子买来相关读本 , 以及在互联网上收藏各种音频、视频或付费课程等资源 。 上小学后 , 很多孩子都会购买“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书 , 从此把背诗与学业正式对接 。 小学中高年级后 , 语文课本里增加了文言文的部分 , 传统文化的学习变成了可决定语文成绩的关键指标之一 。
然而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绝大部分都不是将儿童作为主要阅读对象 , 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兴趣、阅读方式和接受能力 , 于是童书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试图将传统文化“低幼化”的读本 , 用眼花缭乱都不足以形容其数量之多 。 仅仅四大名著就能变成立体书、漫画书、绘本、拼音读物、改编版、有声版、原版、解读版等多种形式 , 只要家长愿意买 , 孩子每长一岁都可以购买其中一到多个版本 。 在父母看向这个市场时 , 这个市场也在以海量的资源提醒他们传统文化得从娃娃抓起 。 即便最佛系的父母 , 也有为选择哪一个版本的成语故事而烦恼过 。
如同任何一种被不断强调的文化概念一样 , 传统文化在很多父母眼中开始带有更深的人生寓意 。 有的父母认为学习它有助于形成中国人的民族认同 。 有的父母认为现代社会世风败坏 ,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训却是一种极好的育儿方法 。 还有的父母认为 , 学习它能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 , 长大后能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用诗词歌赋抒发或排遣内心情感 。
当传统文化之于孩子变得更具功能性后 , 家长也易成为孩子学习的监工 。 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黄晓丹看来 , 任何一种学习或阅读 , 只要它能作用于人的真知、德性、幸福或其中某一点 , 它就是值得学习的 。 传统文化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 , 并不需要被特殊独立出来 , 应该让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回归到阅读主流中 , 像其他阅读一样 , 以兴趣来驱动 。
黄晓丹不久前出版了《陶渊明也烦恼:给家长的传统文化启蒙课》 , 她因在大学教授古代文学课 , 平时经常给中小学老师做培训 , 也会为一些在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人做文学讲座 。 很多听众为孩子的学习而烦恼 , 控诉孩子不爱读书(《我的孩子不爱读四大名著怎么办? 》 这篇书摘的标题取自家长的提问) , 她便萌生了要为家长写一本传统文化启蒙书的念头 。 她认为传统文化读本的选择不应该是“四大名著这么有名 , 孩子就一定得读” 。 她在书中推荐的中国古典著作有三个共通性:经典的、有趣的和适合儿童的 , 目的是让读者看到传统文化中有活力的部分 , 让孩子可以自己从中读到趣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