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统文化被童书深深地误解了吗?| 专访黄晓丹( 四 )
但黄晓丹在做培训时发现 , 有一些具有理工学科背景的成年人 , 他们想寻求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指导 , 他们的理由是 , 觉得自己的感觉力不行 。 为什么有的人在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或成就之后开始思考感受力呢?因为幸福是和感受相关的 , 和分析能力没有太大关系 。 所以当他们开始思考我与世界、与他人、与孩子的联系时 , 就把目光转向了传统文化 。 如果是带着这样的需求去学习传统文化 , 他们就能注意到传统文化中真正令自己产生感受力的东西 , 而不是先考虑这个文化在经典中的排名是第1名还是第200名 。
所以不论对人文学科是否具有天赋 , 只要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 ,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都不晚 , 与其费尽心思地去背诵别人定义的经典 , 不如先激活自己的感觉 , 建立经典与自己生活的关联 。
文章图片
绘本《从前的人穿什么衣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5月版)内页图 。
03
大量背诵 , 孩子在未来
真的能在某种情到深处时自然吟诵吗?
许多父母相信童年时的背诵能在一生中留下记忆 , 要求孩子无论喜不喜欢都要将某些诗词或文章背下来 , 黄晓丹认为 , 这就像为了将来能从数据库里提取信息 , 而把整个数据库都背下来一样 。 但实际上传统文化浩如烟海 , 就拿诗词来说 , 存世唐诗有五万余首 , 存世宋词有二万余首 , 存世宋诗有二十七万首 。 即使把《唐诗三百首》里的诗都背会了 , 那么这300首就足够应付孩子未来所有的感受吗?
黄晓丹说 ,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 , 当你产生了某种感受时 , 有人把最适合表达这种感觉的诗贴出来让你看到了 , 然后你觉得这首诗真好 , 被它安慰到了 。 对于这样的诗 , 去有意加以记忆是有益的 , 而且这种记忆也会更自然、更深刻、更持久 。 孩子未来需要的是用数据库来对应自己的需求 , 而不是通过现在的强制背诵 , 等着将来在记忆的数据库里凑到可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诗词 。
黄晓丹说 , 只要一个人翻过《万首唐人绝句》 , 他就会消除对《唐诗三百首》的执著 。 一个有感知力且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去看《万首唐人绝句》 , 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100首 , 而且会毫不费力地把它们背出来 , 这才是一种去跟自我的感觉建立联系的方式 。
黄晓丹认为 , 家长应该具备两种思维 , 虽然这两种思维可能是矛盾的 。 其一是要破除对于传统文化这个概念的崇拜 , 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 , 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叫传统 , 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传统文化 。 其二就是家长要知道传统文化的内容到底有多么丰富 , 其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我们所有现代文化的总和 。 因此传统文化不是靠补课就能补完的东西 , 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穷尽对传统文学的学习 。
很多家长希望诗词可以提高孩子的感受力 , 让诗词成为自己和孩子之间传递感受的媒介 , 家长也通过为孩子诵读 , 把自己感受到的世界美好的一面传递给孩子 , 黄晓丹建议 , 如果是出于这种目的 , 就不要用僵化的背诵方式 , 可以尝试购买目的性没有那么强的传统文化读本 。 当成年人热爱传统文化 , 孩子才有可能被他们的热情感染 , 进而主动去了解 。
黄晓丹深有感触 , 很多孩子抵触的不是传统文化 , 而是抵触传统文化的狭隘化 。 这种狭隘局限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力 , 要他们按照别人的标准来占领自己的记忆空间 。 尽管中国的传统经典中有趣和富有想象力的内容一点也不输于西方经典 , 但是孩子们感受到的却一直是枯燥的和道德感太强的部分 。
推荐阅读
- 数学|称平行线能相交的数学奇才,遭质疑郁郁而终,其理论12年后被证实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马嘉祺|马嘉祺二战高考,在被众人“调侃”之后,这次很可能一雪“前耻”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青岛大学|知名男歌手高考舞弊案细节曝光,本人回应称“被作弊”
- 传统|感受传统文化 喜迎新春佳节
- 教师|为什么!女大学生被辅导员性骚扰4年,最后还是被强奸
- 清华大学|满分“天才神童”何碧玉,14岁就进入清华大学,如今却被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