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统文化被童书深深地误解了吗?| 专访黄晓丹( 三 )


黄晓丹认为 , 现在很多出版商做书时一味迎合传统文化这个概念 , 很多看起来像传统文化的书 , 其实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少 , 被稀释了很多倍后 , 就像我们喝的牛奶饮料一样 , 牛奶没有多少 , 味道却很好 , 其实孩子没有从中汲取到营养 。
可是现在我们也很难为传统文化读本找到一个普适的标准 , 同样主题的两本书只有拿到专家面前 , 他才知道哪一本是在胡说 , 哪一本讲得基本是对的 。 而对于家长来说 , 看待传统文化读本就跟艺术鉴赏一样 , 更多依靠的是鉴赏者自己的素养 。
黄晓丹建议 , 如果家长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购买童书的准则 , 相信自己的挑选眼光 , 那么无须因为手上拿的这本书是关于传统文化的就觉得自己的准则不适用了 。 有时候像传统文化这种十分流行的概念会左右读者的判断 , 若家长觉得一本“传统文化必读书”里的价值观不能接受 , 语言形式不够精美 , 配图丑陋 , 判断它是消遣读物 , 那么他就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 。 公认的经典应该高于我们对于普通书籍的评价标准 , 而不是说因为它是经典 , 就可以低于这个标准 。 家长不必怀疑自己的眼光 , 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外行 。

传统|传统文化被童书深深地误解了吗?| 专访黄晓丹
文章图片

绘本《从前的人玩什么游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5月版)内页图 。
02
为什么有的孩子
【传统|传统文化被童书深深地误解了吗?| 专访黄晓丹】就是对传统文化提不起兴趣?
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常常与家长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 。 但是黄晓丹也看过不少例子 , 就是家长饶有兴趣 , 孩子依然提不起兴趣 。 她认为 , 这跟孩子的先天气质有关 。
黄晓丹说 , 现代学科体系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 , 被分为物理、化学、数学、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 。 20世纪初曾有学者尝试将中国古代文化成果分梳整理后归并到现代学术体系中 , 但问题在于 ,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发展逻辑是不同的 。 自然科学以迭代的规律发展 , 新成果一般超越并淘汰旧成果 。 人文学科以累积的方式发展 , 新成果并不能摒斥旧成果 。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不平衡:我们现在还能学习、欣赏先秦直至清代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作品 , 却不大可能学习、欣赏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作品 。 所以 , “传统文化”并不是万能的 , 自然科学中很多学科门类在“传统文化”中都没有对应物 。 它们产生于现代 , 也只能用现代的方式进行学习 。
黄晓丹认为 , 人有先天上的气质差异 , 古希腊就有对人格的分类 , 后来发展出的“大五人格测试”及“MTBI”更是提供了对于先天气质差异的更深认识 。 因此 , 有些孩子的禀赋在文学、艺术、哲学方面 , 这些学科在传统中有对应书籍 , 有些孩子的禀赋在编程、生化、物理方面 , 这些学科在传统中不太有对应书籍 。 当后一种孩子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无兴趣 , 其实是对某些学科的无兴趣 。
黄晓丹提到 , 那些兴趣和天赋都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孩子 , 他们可以读莎士比亚 , 也可以读曹雪芹 , 对于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部分的接受基本没有障碍 , 还能获得很多好处 。 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 , 他们觉得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 文学的世界都是荒诞不经的 , 对人文学科毫无兴趣 , 当然也就不太愿意配合学习传统文化 。 因为能够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基本是在人文学科 。 家长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孩子在学习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 应该破除“学习了传统文化就能变成一个高雅的人”的迷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