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瞭望 | “双碳”机遇下林业大学如何大展宏图——专访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斌( 三 )


一是下好新农科建设先手棋 。 一方面 ,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 树立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设置成栋人才实验班 , 持续推进本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体系 , 建设辅修专业、微专业 , 实施通专融合、文理交叉 , 推进交叉复合人才培养;以“大数据+智慧林业”“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作为交叉突破口 , 打破固有学科边界 , 破除原有专业壁垒 , 推进新工科、新农科融合的一流涉林专业集群建设 。
另一方面 , 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 明确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定位 , 强化爱林教育 。 学校率先提出研究生支林计划 , 与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合作 , 设置支林计划推免专项 , 依据用人单位需求 , 学校每年按照推免要求 , 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优秀学生作为支林计划研究生 , 支林期满 , 经考核合格后可在学校攻读硕士学位 。
二是夯实新农科建设奠基石 。 推动科教结合 , 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推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 建设涉林品牌“金课” , 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的高水平教材建设;建设国家级农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
三是激活新农科建设动力源 。 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 打造思想政治铸魂育人计划;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及体美劳教育;发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办法的作用 , 形成“三全育人”大格局 。
四是营造新农科建设新生态 。 深化产教融合育人 , 加强校地、校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 打造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形成课程、实践、竞赛、孵化等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
抢抓“十四五”机遇期
《瞭望》: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 , 你们如何布局未来五年发展重点?
李斌:我们会重点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 , 在前瞻科研方向和解决重大关键问题布局上下功夫 , 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及协同创新能力 ,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
具体而言 , 在新农科建设中 ,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 主动布局“林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方向;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 面向林业行业转型发展需求 , 优化林学类、林业工程类成栋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 , 新建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成栋班 , 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 强化林中育人 , 打造林业行业人才培养高地;在服务乡村振兴中 , 从环境治理切入 ,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城乡环境整治与美丽宜居等方面建立多系统协作、服务振兴地方的新模式 。
《瞭望》: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 学校有哪些规划?
李斌: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 林业专业大有可为 , 这是东北林大“二次起航”的机遇 。
学校将以助力实现碳中和为核心目标 , 统筹规划林草生态系统“碳中和”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汇聚国内外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专家团队 , 集中开展林草“碳中和”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 。
学校正在布局成立“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 设置6大研究中心 , 设计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精准提升工作方案 , 布局一批涉及碳中和方面的研究项目 , 研究林草领域碳中和实现路径 , 研究涉及碳汇产业、生态体系与安全、森林精准经营、林下产业、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大数据与林业智能装备等 。 同时 , 探索东北亚区域的碳中和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 积极应对国家碳中和科技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