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反思“留学生辱骂父亲”事件:如何修复失败的亲子关系

没有人可以在亲子关系上不犯错 , 不要被内疚困住 , 重要的是我们愿意修补关系 , 愿意从“心”开始 。

父亲|反思“留学生辱骂父亲”事件:如何修复失败的亲子关系
文章图片

在西班牙求学的女孩 , 因为信用卡支出问题和国内的父亲发生剧烈冲突 。
女孩贴出父亲的手机号码、工作单位 , 希望网友“网暴”自己的父亲 。 看热闹的网友挖出更多信息后 , 理性善良的人们开始理解出现偏差行为的女儿这些年的痛苦和孤单 , 也为那个想修复和孩子的关系、想教育孩子但无能为力、自顾不暇的老父亲感到难受和憋屈 。
这对父女的相爱相杀 , 令无数网友唏嘘 。 数算中年最失败的事情 , 孩子没教育好、亲子关系恶劣 , 估计能冲进TOP5 。 听着别人谴责孩子“没有良心 , 这样的孩子不如不生” , 点评父母“这教育太失败了” , 百般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
孩子出现问题行为 , 父母常常心怀压力 , 既自责是不是以前没做好 , 又希望有办法立刻把孩子拉回正规 , 重建好的亲子关系 。 就像新闻中这位父亲一样 , 几年前已经开始了对自己个性和教育方法的反思 , 内疚自己刚愎自用、控制过度 , 对孩子要求太严格造成心理创伤 。 但是 , 既装着对孩子的内疚和愤怒 , 又想着把正恨着自己的孩子拉回到相互信任的关系中 , 这样的任务完成起来实在太难了 。
心理学家们有什么方法可以为父母支招呢?
放下无奈与恨 , 用“心”解读偏差行为和敌意
珍·尼尔森在《正面教育》一书中说:“行为不端的孩子未必是坏孩子 , 更可能是一个沮丧的孩子 。 ”她建议父母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偏差行为生气 , 要绕过行为 , 试着从“心”去理解 , 只有看到孩子的渴望和痛苦 , 才能找到和孩子重建信任、联结的方法 。
尼尔森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拥有归属感 , 需要觉得自己是好的、重要的、有价值的 , 这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非常必要的心理营养 。 这个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 , 孩子就会沮丧 。 但是他们并不死心 , 会持续通过一些偏差行为来唤醒父母的关注和尊重 。
比如 , 孩子打二胎弟弟 , 看上去是缺乏爱心 , 其实他内心的渴望是:“你忽视我好久了 , 我觉得弟弟抢了你对我的爱和关注 。 ”如果父母多找点时间陪伴老大 , 多欣赏和喜欢老大 , 让老大觉得自己不是被抛弃的 , 是有能力的大哥大姐 , 老大可能会更愿意担负起父母期待中的兄长角色 。
比如 , 父母看见孩子老在玩手机 , 作业写得七零八落 , 气得把手机给砸了 , 却没有看到孩子想和同学一样拥有自己的手机以结交友谊 , 但是确实也有写作业时管不住自己的困境 , 需要帮助的渴望 , 那么 , 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就可能带着愤怒和父母进行权力斗争:“你砸我手机 , 我就不上学!”如果父母先放下孩子翅膀硬了敢不听话的暴躁 , 尝试着给孩子一些自我管理的空间和一些必要的帮助 , 这个孩子有可能更愿意跟父母说说心里话 , 更想和父母保持好的关系 。
一天又一天 , 随着孩子的长大 , 父母若老是与这些需要擦肩而过 , 孩子就会越来越失望 , 甚至通过和父母对着干来报复父母:“你不让我拥有好父母 , 我也不会让你拥有好孩子” 。
【父亲|反思“留学生辱骂父亲”事件:如何修复失败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还是听不见孩子的心声 , 继续指责、批评 , 甚至打骂孩子 , 忽视和放弃孩子 , 这些内心充满无意义感、无价值感的孩子甚至可能做出自残自伤、自暴自弃 , 无视社会规范的事情 , 以此表达对爱和归属的深深绝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