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少年商学院
正文共2400字 , 阅读时长7分钟
“双减”之后 , 补习班没了 , 很多家长就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上 。
一般来讲 , 大多孩子的兴趣培养都分为两大类 , 一种是运动型的 , 其余都是乐器偏多 。
提起乐器 ,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长大后都不再碰乐器了 , 那现在还有那么多孩子学乐器 , 有什么用呢?
诚然 , 大多父母让孩子学乐器的初衷并不是冲着考级、升学去的 , 而是希望孩子有一个能够深入发展的兴趣 , 陶冶情操 , 并在学乐器的过程中懂得坚持 。
但一旦进入这个学习程序 , 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 , 难免会消磨掉孩子最初的好奇和热情 。
其实 , 学乐器不必这么苦大仇深 , 我们更需要的是沉浸其中 , 感受那些跳动的小音符带来的乐趣 , 享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
比如说 , 最近刚获得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The International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冠军的华裔钢琴家刘晓禹(Bruce Liu) , 他父母对其从小的音乐培养模式就跟我们熟知的很不一样 。

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图片

10岁才拥有人生第一台钢琴
“钢琴跟我其他兴趣爱好一样”
年仅24岁的刘晓禹 , 出生在法国巴黎 , 6岁的时候跟随父母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 。
跟很多出色的钢琴家不一样 , 刘晓禹起步算是比较晚 , 8岁才接触电子琴 。 而且当时他只把它当做众多兴趣爱好中的一个 , 每天大概只弹15分钟左右 , 不想弹了就去玩其它的 , 家里人也不会强迫他一定要每天弹多少分钟 。
后来还是自己觉得55个键的电子琴无法满足自己 , 要求父母给自己一架钢琴 , 才在10岁这年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架钢琴 。
你看 , 别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逼着学钢琴 , 边弹边哭 , 刘晓禹完全是兴趣驱动 , 主动学习的 。
后来弹了一年立式钢琴后 , 刘晓禹已经开始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了 , 并且还拿到奖了 。
年纪轻轻就“征战”各个舞台 , 他并没有作为新人的那种胆怯 , 反而非常享受在舞台上演奏 , 感到非常兴奋、非常爽 。

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图片

学习钢琴
我没有压力
在整个学习钢琴的过程中 , 刘晓禹最大的感受是:没有压力 。
他认为 , 自己一直以来学习钢琴的状态都是非常舒服的 , 就跟其他的爱好一样没什么区别 。
就连别人心中枯燥乏味的练琴 , 在他看来 , 却像是趣味十足的电子游戏 , 打怪升级 , 每一点进步 , 就会有如游戏通关后的兴奋感 。
有困难 , 有瓶颈 , 但没有外部的施压 , 单纯遵循自己的内心去学习、练习 , “或许 , 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坚持这个兴趣到现在的原因吧 。 ”
他没有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努力、天赋 , 而是自己所处的环境 , 一个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琴环境 。
有的人可能会说 , 这只是天才钢琴家的成长模式罢了 ,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相比一些2、3岁就开始吭哧吭哧地练琴、一步一个脚印的孩子来说 , 刘晓禹正式练了一年就已经能参加比赛拿奖 , 我不否认这里面有天赋的成分 。
但想想 , 这世界上有多少天才儿童最终“泯然众人矣”?又有多少人能在坚持练琴十几二十年并且葆有兴奋感和新奇感?

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