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二 )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所著的《坚毅》(Grit)一书中 , 提到了两个重要的等式:
天赋 X 努力=技能 , 技能 X 努力=成就
但我认为成就的等式应该是:
(激情+亲子沟通+目标感)X努力=成就
这里面不可或缺、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就是:激情 。
想想看 , 其实大多孩子几乎都不缺努力 , 技能也非常厉害 , 最缺乏的“天赋” , 也不是琴棋书画 , 而是对一件事的热爱、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清晰的目标 。
不急功近利的父亲
刘晓禹能坚持到现在 , 除了对钢琴的热爱 , 还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教育环境 。
他在钢琴上的成就 , 幕后有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他的父亲 。
从刘晓禹踏上钢琴这条路开始 , 他父亲就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 , 相比名次 , 他更看重的是孩子如何在音乐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 有没有学到新东西 , 是否把作品演奏得完美 。
在他14岁那年 , 他有机会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管弦乐队合奏 , 那时的他才学钢琴四年 , 但他说:当时也想不了那么多 , 一心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 让自己的演奏跟这个作品融为一体就好了 。

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图片

可见 , 他对待钢琴的心态和表现 , 跟父亲对他的寄望是完全一致的 。
而且 , 他在钢琴方面也没有那种非常强烈的胜负欲和功利心 , 纯粹将「比赛」看做是一个 「 活动」, 在不知道其他选手实力、不清楚自己实力的情况 , 完全是以一种玩的心态 , 投入到比赛中 。 不在乎结果 , 从头到尾只享受过程 。
兴趣驱动 , 没有外在的压力和功名的束缚 , 造就了一个新一代的“钢琴王子” 。 或许 , 这也是给我们做父母的看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

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图片

钢琴家之外
还是一名“通才”
撇开钢琴家这个身份 , 刘晓禹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通才” , 或者像我们少年商学院所说的“T型人才” 。
除了练琴 , 刘晓禹还有很多兴趣爱好 , 比如说下围棋 , 游泳、玩游戏机、打乒乓球、桌球、保龄球……其中最擅长的就是下围棋 。
此外 , 他还是一个非常爱动脑筋且善于独立思考 , 据他以前的老师陈政宇说 , 他经常会提出一些经过深思熟虑且尖锐的问题 。
之前在采访中在被问到会不会在演奏上弹错音时 , 他很坦诚地回答: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天赋|深挖这位肖邦大赛冠军的家庭教育,我发现了兴趣培养的另一种可能
文章图片

在他看来 , 一个完美的演奏并不是每一个音的都弹对 。 如果太过强调作品的形式感 , 会忘掉作品的含义 。 而他觉得 , 音乐应该是传达某种信息或者某些情感上的触动 。 所以 , 即使你弹得非常完美 , 一个错音都没有 , 如果无法触动人心 , 也是一个失败的演奏 。
钢琴 , 让他对音乐的鉴赏以及审美上了很大的提升 , 但最重要的是 , 成为了他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我练琴练得很努力 , 小时候音乐是一个兴趣 , 后来成为我观看世界的方式 , 音乐让我有看待世界不一样的视角 , 钢琴就是我认识世界的窗口 , 让我认识了很多新的文化、新的人 。
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钢琴家、或者传统意义上出色的人 , 但希望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 , 并且通过这个兴趣 , 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