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09年,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为何会被录取为复旦博士?( 二 )


并且在那之后 , 裘先生又专门发表了一篇《“佐子”应为“嗟嗞”》的文章 , 表达对蔡伟的感谢之情 。
得到了裘先生的肯定之后 , 蔡伟看书的劲头更足了 , 特别是历史、文学方面的书籍他特别地感兴趣 , 甚至他还动笔写起了自己对于一些古文字词的见解 。
2003年 , 裘先生也关注起了蔡伟的文章 , 并且大赞蔡伟是个很有见地的人 , 蔡伟的每一篇文章在裘先生看来都非常有学术意义 。
因为蔡伟在分析字词的时候不只是参考单一的一本书籍 , 反而他很擅长将多部文献结合起来 , 总体感知 。
裘先生说:“比如古语中的‘亘’就非常不好理解 , 一般都会当作通假字‘恒’来理解 。 但是蔡伟就将这个字结合《楚简》 , 认为‘亘’有‘及’的意思 , 代表终极 , 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 果然是人外有人 , 天外有天啊!”
从此 , 蔡伟和裘锡圭先生成了笔友 , 两人每每通过写信和参考对方的文章 , 来沟通交流意见 , 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
裘先生认为蔡伟对于文学有高于常人的天赋 , 而他的天赋不应该隐于市井 , 所以建议他去专升本 , 或者干脆读个研找一份跟文学相关的工作 , 那生活总要好过现在 。
裘锡圭
可是蔡伟却担心自己多年未学习文化课会考不上 , 特别是英语 , 简直就是自己的“死敌”所以迟迟没有考学的准备 。
后来 , 2006年的时候 , 裘先生突然和蔡伟失去了联系……
02 车夫变博士原来蔡伟的妻子生了很严重的病 , 需要钱 , 蔡伟放弃了摆摊去蹬起了三轮车 , 这样的话每天会比摆摊多赚几十元钱 。
只是蔡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看书了 , 也没有时间给裘先生回信 。
2007年 , 终于和蔡伟恢复联系的裘先生听说了蔡伟的事情感到非常难过 , 但是他仍然不希望蔡伟放弃文学 。
他和蔡伟说:“虽然生活不易 , 但是仍然要保持热爱 , 文学研究本就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东西 , 我国目前古文方面的专家少之又少 , 只要你肯努力 , 一定能有所成就 , 既然热爱就不要轻易放弃 。 ”
蔡伟读了信以后 , 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 立刻给裘先生写了回信 。
恰巧此时裘先生身边有一个很好的工作邀请 , 当时复旦大学的文物保护中心要联合国家文物局共同编撰《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
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 , 于是裘先生向复旦大学教授推荐了蔡伟 , 复旦刘教授在和几位学者商量之后 , 决定临时聘用蔡伟 。
但是蔡伟必须通过一些必要课程的考核才能参与编撰 , 这对没有上过大学的蔡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
已经年近40的蔡伟 , 在2009年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复旦大学 , 这里是中国的高等学府 , 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
这里曾是他可望而不可求的地方 , 他甚至做梦也没有想过 , 自己会踏进复旦的校门 。
在这里 , 蔡伟必须先完成硕士的相关学业 , 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 , 再拿到博士的学位 。
在蔡伟入学之前 , 裘先生就已经将蔡伟英语水平不理想的事情上报给了学院 。
研究生学院副院长顾云深说:“由于蔡伟是特招 , 有很多专家学者的推荐 , 又因为复旦是一所讲人情世故 , 包容性强的学校 , 所以可以在蔡伟的短板方面作出微调 , 允许他不修英语 , 改修其他语言 。 ”
那时裘先生建议他学习日语 , 相较于让蔡伟捡起英语来说 , 日语从入门开始学会更加简单一些 。
而且复旦大学经常对外进行汇报演讲 , 日本又有同类的学科 , 也比较注重与中国沟通文化领域 , 所以蔡伟学习日语会对今后中日文献发展方面作出贡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