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校怎样才能拧成一股绳
【家庭教育|家校怎样才能拧成一股绳】近日,一则新闻吸引了公众的视线:贵州省贵阳市一所知名小学内,7岁女孩妞妞的妈妈与班主任翟老师在作业布置等教育问题上存在冲突,双方处置失当,最终引发班上37名家长以家委会的名义要求妞妞转校。这一事件,折射出了家校共育的一个难题——如何化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冲突?只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凝聚起协同育人的合力,托举起少年儿童健康快乐的明天。
求同存异寻求最大公约数
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约定了家庭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其核心主旨就是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实现协同育人。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认为,家校同心才能密切合作,教育生态才能充满活力。换言之,就是要以家校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未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使命、共同责任、共同行动和共同价值。
除了目标上的一致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在教育面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既然目标一致,家校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寻求具体举措上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相互激化矛盾。
此外,家校间的求同存异必须建立在遵纪守法、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对教师个人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具体做法,家长可以求同存异,有权利提出改进建议,但任何诉求都应当有底线,不得以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违反国家教育政策方针为代价。”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学院教授钟柏昌说。
家校冲突要多措并举“柔性”化解
有了共同目标,可以提升学校和家庭的配合程度。但面对教育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的冲突,家校又该如何应对呢?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发现未成年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要及时制止管教,并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在具体方法上,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卞春龙认为:“学校引导家长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例如,学校可以搭建培训平台组织家长在线学习,班主任向家长推送接地气的育人文章,各科教师给家长反馈学生的优势和发展建议,经常开家长会等。”
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看来,事件中矛盾升级的原因之一在于班主任和妞妞妈妈更多的是依靠微信联系,这就容易导致沟通不畅,加深误解。
宗春山认为,增强教师的沟通能力要“三步走”:“其一,要扭转教师观念,教师要相信家长,摒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其二,把家长视为一种资源,尽可能地吸收家长的有益观点,而不是固执己见。其三,需要培训技巧,这就要求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负起责任来。”
“化解家校冲突,家委会要成为家校矛盾的润滑剂和消除剂,而不是助燃剂和催化剂。家委会应本着客观公正的角度,就事论事,不掺杂个人感情,从第三方视角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出面,引入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居中调停,从专业角度帮助家校双方分析问题的根源、本质和解决对策。”钟柏昌说。
家校共育需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
事件中,同班同学对妞妞的孤立,必将影响妞妞的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在家校共育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此类悲剧再次上演?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研|95后家长有苦难言,毕业后不是考研就是考编,新型啃老悄然而至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中小学生|湖南规范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 赵倩|课后服务让寒假暖意融融——柳林县新希望学校开展寒假免费课后服务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高学历|西安一研究生私自离校,跑路方式出乎意料,这就是高学历的素质?
- 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留校郑大学生春节三天免费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