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桃花源记读后感300字」

大家好,关于桃花源记读后感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桃花源记读后感300字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
1桃花源记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桃花源记读后感1
东汉末年,兵连祸结,社会黑,暗,民不聊生,而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里 。,诗人陶渊明却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 。作者当时已辞官回家多年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与绝望,挥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而在他写这篇文章之时可曾想过:与其坐在深山之中做无用的发泄,却还不如尽一番力来改变世界 。
话说当年,楚汉之争,霸王项羽可谓有绝对优势 。但由于盲目自信,一意孤行,最终武夫输给了智慧,无奈只能落了个自刎乌江 。如果项羽懂得卷土重来,懂得忍辱负重,懂得回到起点从头来过,也许历史就得改写 。如此之痴,可笑哉!
再回到陶渊明,因家境贫寒,29岁的他走上仕途,几十年间,他历任多职,最终因忍受不了官场的黑暗而罢官归隐 。但如果此时陶渊明并未罢官,而是以自己的清廉,自己的正直来告诫世人,教导世人,或许事情的结局就不会是这样 。
虽有这些不懂拐弯的“痴”人,却也不乏懂得从头来过的“明”人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为了霸主地位展开激烈的争斗 。一次激战中,越国惨败,越王勾践无奈被俘 。从一个万人之上的国君到一个阶下囚,勾践的人生跌倒了谷底 。但是,他并没有绝望 。十几年的卧薪尝胆,等待着那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勾践抓住机会,反败为胜,再次称霸诸侯 。懂得从头来过,勾践终于成为了一代霸王 。
学会从头来过把,朋友!消极避世,那是痴者的做法 。回到起点,重新再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更加绚丽!
桃花源记读后感2
我最近重读陶渊明的一首诗《桃花源记》:“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人生之尘在风中漫游,经历了磨难,已经不是原来的生命 。这首诗,看起来平淡,其实深刻,人生的漂泊不可测,人人都会有体验,尤其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 。有过漂泊曲折的经历,生命已经非原来的样子 。这首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当时的生活态度 。
这首诗悲凉沉郁,但是最后四句,流传最广:“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却颇有生趣 。人生的曲折磨难,并没有使诗人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欢乐,是和乡亲邻里聚会饮酒,这是平凡世俗的乐趣,陶渊明在很多诗中作过描绘,譬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都是提醒人们,要及时行乐,生命如此短促,人生如此匆忙 。那么,活着就赶紧做自己以为快乐的事情 。
这样的人生目标,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但在陶渊明的时代,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他的《桃花源记》正是对这种理想的生动描绘 。
我想,现代人将这四句诗单列,作为一首惜时励志的诗,其实也没有违背陶渊明的本意 。惜时,古今如一 。励志,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古人之诗,励今人之志,有何不可呢?
桃花源记读后感3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 。
本文是陶渊明的名作 。作品内容是作者根据广大人民的愿望与自己的理想而凭空虚构的 。他虚构了一个在武陵大山中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这里生活着一批几百年前为避战乱而躲到这里的人 。这些人世人和睦相处,幸福快乐,桃花源里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安定,和平自由,人人平等,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人民的理想世界 。作者描写的这个“世外桃源”虽是虚构的,但仍不管积极的思想意义 。作者借此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
这篇文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非但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还带领别人去桃花源,好在他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 。也许礻是他的报应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诺言,因为这不但是别人对你的依赖也更是自己对自己的,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别人会怎么看你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