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800字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10篇( 二 )


在学习中我还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它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修养 , 还是在学习上的一个态度和一种风范 。子曰:“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欣赏并学习别人好的方面是谦虚的基本 。“虚心使人进步”这不仅在个人体现 ,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也应有这种态度 。孔子的理论虽在古代产生 , 可在现在仍有不少可取之处 。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略有夸张 , 但这并不妨碍《论语》对我们的影响 。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首要任务 , 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 我们只有做到正视自己的无知 , 才会踏踏实实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学习知识后我们还要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 感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 , 在继续学习中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 做到学无止境 。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篇3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 , 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 , 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 , 不也感到欢乐吗?别人不理解你 , 而你并不生气 , 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 , 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 , 孔子表达的“学” , 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 , 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 , 并且乐此不疲 , 一向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十分深奥难懂的《周易》 , 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 ,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 , 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 , 为它而欢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 , 学习要“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 , 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 ,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 , 是要专心致志 , 知难而进 。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 ,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能够为师矣 。”与此同时 , 孔子还异常强调学思结合 , 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 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 , 不能偏废 。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 , 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 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孔子说:“德之不修 , 学之不讲 , 闻义不能徙 , 不善不能改 , 是吾忧也 。”意思是说 , 品德不去修养 , 学问不去讲习 , 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 , 有错误不能改正 , 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 , 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 。由此可见 , 读书的目的 , 不在于死记书本 , 而在于应用 , 在于实践 。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 , 经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自我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 , 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 , 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 。今后 , 我必须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 , 提高自我的文学修养 。本次学习 , 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篇4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听 , 书房里传来一阵悦耳的读书声 , 这是我在读《论语》 。《论语》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行编写成的一本书 。
当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 学校就专门设立了一项特别课程——经典导读课 。拿到经典导读书后 , 我就翻阅起来 , 不经意中我看到了《论语》 , 那时我只知道有本书叫《论语》 , 并不知其中的内容 。但我们导读书上的《论语》没有解释 , 我只能似懂非懂地读 , 还想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读那么枯燥的文章呢?可是有一天我放学回家 , 突然看到茶几上有一本《论语》 , 便悄悄把它翻开 , 咦 , 书里居然有原文、有注释、有译文 , 还有圣人的智慧 , 我能看懂了 。从此以后 , 我开始喜欢读《论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