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800字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10篇( 四 )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篇6
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所描述的 , 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 。学习的内容是做人做事 , 因此学习的时间并不仅在课堂上 , 在书本里 , 而是在日常的时时刻刻 。“时习之”就是要时时刻刻加以练习和温习 , 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 这就要求我们“时习之” , 勤思考 , 多练习 , 时刻不忘学习 , 保持一种活到老 , 学到老的生活态度 。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 。拼上三年两载的工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 , 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 , 弄不好一辈子也不会做人 。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 。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为:温、良、恭、俭、让 。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 , 其次才谈得上学识 , 我想 , 这大概也是孔子学识渊博的原因吧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 ,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 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 一个人才能够站在道德的立场 , 真心对待他人 。
孔子曰“贤哉 , 回也!一箪食 , 一瓢饮 。在陋巷 , 人不堪其忧 ,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 回也!”这句话是孔子赞美颜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 。其实 , 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乐 , 关键在于心态 , 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因素 , 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受其左右的 。
生活中有很多人 , 总是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被人知 , 悄无声息的被埋没了 , 埋怨没有慧眼识己的伯乐 , 这些担心都有些多余 , 留得青山在 , 不怕没柴烧 。真正紧要的问题 , 并不在于人知 , 而在于知人 。知人总会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论语》还教会我一项道理 , 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 , 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通才 , 不仅要对专业要精通 , 对其他领域也要能懂能做 。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 , 事去而心随空”一切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 , 得而复失 , 失而复得都会经常发生 , 只有将功名利禄看淡看开 , 才能“事去而心随空”
《论语》 , 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贤之书 。
高中论语十二章读后感600字篇7
两千多年前 , 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 , 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 , 后来记成了《论语》 , 书里的内容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 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论语》封面精致 , 外壳鹅黄 , 厚厚的 , 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 , 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 , 并配有一幅山水画 , 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 翻开书页 , 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 , 是那么芳香令人陶醉!书中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 , 很多是就事论事 , 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 , 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
书中的文字充满了哲理 , 我最喜欢的有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 , 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 , 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 , 而我不介意 , 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 , 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 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你被别人误会了 , 不要生气或难过 , 只要你做的是对的 , 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
在《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 , 引发了他对时光飞逝 , 人生苦短的感叹 。用流走的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一种时光悄悄流走的感慨 , 一种人生目标要在奋斗中实现的理想 , 在这一声叹息中表现了出来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宝贵、容易被忘记而又最让人后悔的事的东西 。还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 , 他从不多给谁一分 。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 , 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 , 两手空空 。”我们也许不能让时间停留或者延长 , 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 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