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上好五类课程 推进科研育人

科研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 ,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 科研素养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核心素养 , 高校切实做好科研育人是顺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提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 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
当前 , 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研究性不断彰显、教育性相对淡化、科研与育人融合不够的问题 。 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多年来坚持上好研究生五类课程 , 切实推进科研育人 ,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上好科研第一课 , 培育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 很多研究生在投入科研活动的最初阶段 , 对于科学研究的认知是懵懂的 , 他们最初的动力来源 , 有对真理探索的天然兴趣 , 有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 也不乏一些利益驱动 。 上好科研第一课 , 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 让科研“小白”们 , 扣好科研第一粒扣子 , 为即将开启的科研道路打上鲜亮的底色 。 科研第一课的目标是让研究生们清晰地认识到科研活动是融探索性、严谨性、创新性、循序渐进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活动 , 学会区分真科研与伪科研 , 树立科研报国的远大志向 。 学院多年来坚持开展研究生“学术起航活动” ,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师生见面会等组织形式开展科研第一课 , 以讲述学科的传统与精神、学科专家自述科研成长历程为内容载体开展科研第一课 , 通过展现教育学科最新、最前沿研究成果 , 学科历史上学术大家的学术贡献等培养研究生的自豪感 , 激发赶超先进的科研热情 。
上好项目选题课 , 培育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 学会科研项目选题是研究生实质性迈进科研活动的第一步 , 因而意义尤为重要 。 上好项目选题课 , 目的是培养研究生们面对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方面纷繁复杂的现象 , 甄别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且指向促进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的研究活动 。
上好项目选题课 , 学院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一是注重导师的言传身教 , 导师和研究生是紧密的研究共同体关系 , 导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 更要身体力行做好示范 , 让学生在导师的项目研究中感受科研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 二是积极投入研究领域的实践活动 , 了解研究领域的实然状态 , 掌握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想法与需求 , 培育投入科研活动的真情实感 。 三是切实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责任担当 ,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了解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关切 , 强化责任担当 , 避免科研活动的急功近利 , 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上好思维训练课 , 培育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 。 注重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 , 攻克科研难题离不开创新精神指导下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实践 。 思维训练课的宗旨就是打破固化、定向的因循守旧思维习惯 , 培育不畏权威、大胆革新的创新精神 。
学院“奖助涵结合” , 上好研究生思维训练课 。 学院设立“陶行知科研创新奖” , 针对研究生创新性的科研论文、调研报告等进行表彰奖励 , 激发研究生们的创新热情 。 通过组织“经典书籍读书会”“研究生沙龙”“国际化研究团队”等 , 鼓励研究生们围绕特定主题 , 通过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 , 大胆假设、积极争鸣与思维碰撞 , 助推创新氛围的形成 。 依托省部共建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 , 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和一线的实践专家开坛设讲 , 进行学术对话 , 涵养研究生们的创新精神 。
上好研究方法课 , 培育求真求实的探索意志 。 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活动的成败 , 上好研究方法课的目的是教会研究生们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和程序 。 为了上好研究方法课 , 学院积极组建科研方法教学团队 , 编制教育类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 实施研究方法的课程建设组制度 , 分别围绕教育量化研究、教育质性研究和教育思辨研究组建教学备课组 , 实施一门课程多位教师上课的方式 , 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研究优势和教学优势 。 实施研究方法的多元评价和过关考核制度 , 在进行研究方法基础知识测试的同时 , 还重点围绕不同类型研究方法的运用 , 实施统一的课程结业达标测试 , 提高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法的实践素养和应用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