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战|抢人大战,渐渐落幕了( 二 )


有人说 , 这很简单啊 , 就是为了响应“房住不炒” , 毕竟落户限制住了 , 人进不来 , 房价就不用那么涨了 。
其实这很难说通 , 城市完全可以通过社保限购政策 , 控制楼市的进量 , 比如新落户人口 , 拥有2年工作经历才可以买房 , 而不是把学历从大专上调至本科 。
要我说 , 这一切的背后 , 都是城市与年轻人的互选 , 这场漫长的征途从未停止过 。
3信号
你会看到 , 在大大小小的规划文件中 , 所有城市在常住人口数量上始终是有规模目标的 。
以2035年为限 , 比如四大一线城市 , 上海的目标是2500万人 , 北京是2300万 , 广州2000万 , 深圳1900万人口 。
现在整体余额剩下了400多万 , 这其中深圳人口已经达到1756.01万 , 距离1900万一步之遥 , 这就是深圳提出户口门槛升级的一大原因 。
之所以设置红线 , 是因为“城市病理论” 。
很久很久以前 , 城市专家们就从根部认为 , 当一座城市的人口超出了一座城市的承载量 , 就会爆发“城市病” , 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拥堵 , 资源稀缺 , 居民生活局促 , 甚至出现贫民窟 。
为此各地方严格遵守 , 想尽方法遏制人口的流动性 , 比如上海在2014年以拆违建的名义 , 拆了大量的群租房 , 北京后来把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等也相应拆去 , 导致人口大量流出 。
不过这个理论 , 受到了上海交大教授陆铭的质疑 , 他在《大国大城》一书中写道:
“特大城市的形成是经济的必然规律 , 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口自由流动 , 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进程证明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会自然趋向于更快发展 , 我们要尊重而不是遏制 。 ”
我之前也提出过 , “人口在于疏而不在于堵 , 人口聚集才会增加城市的经济运行效率 。 ”
比如深圳 , 人口流入量非常庞大 , 这是因为广州、广西、江西、湖北、湖南的年轻人 , 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找到赚钱的工作 , 是经济吸引了人口 , 而人口的流入 , 又增加了整体经济效率 。
无论高学历人才还是技能工作者或者是基础服务人员 , 都可以为城市带来价值 。
比如外卖快递从业者增多 , 就会让商品流动效率更快 , 写字楼白领更容易吃到饭 , 他们就能高效工作创造经济价值 , 政府就有钱投资基建 , 让更多的人进来 。
很多人说深圳人口太多了装不下 , 但可以装在周边的城市 , 比如东莞、惠州、珠海、中山等等 , 在惠州和深圳之间开发一条地铁 , 惠州大亚湾甚至可以把全深圳人装进去 。
大城市对人口不做限制 , 而是通过市场自然选择 , 人口自然流向城市周边 , 这样才会促使整个城市群的联动和繁荣 。
4逆流
今年上半年 , 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 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 城市落户政策要对租购房者同等对待 , 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 。 ”
这意味全国部分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 “零门槛落户”成为标配 。
那时候 , 还有很多人猜想北上广深、成渝宁杭武汉长沙等20多个重要城市 , 会不会也逐步放开落户门槛 。
然而事实上 , 头部这些城市继续收紧 。
比如北京这种长期限制人口的城市 , 总想着如何能找到更优质的资源 , 开始逐步对海归 , 985和211高材生放开落户政策 。
而对基础劳动人口的忽略 , 也让京津冀城市群持续疲软 。
深圳、杭州、广州、西安等城市 , 这些年吃得太饱了 , 在达到人口红线之前 , 也学着北上开始限制人口 , 落户门槛从大专上升至本科 , 美其名曰“人口结构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