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八十岁老学校变新变大了

【听听群众怎么看】
时隔8个月 , 当采访人员再次来到位于西三环的成都市友谊小学时 , 校园新貌让人眼前一亮:校舍变得崭新精美 , 操场与跑道变得更宽敞了 , 多功能教室整洁明亮……
以更新换舒心
老学校换上“新衣裳”
学生和家长都点赞
今年春季开学前 , 为了探访“新建或改扩建学校落成”背后的故事 , 采访人员第一次来到友谊小学 。 当时 , 学校的“老校区”很小 , 扩建的新校舍还是一栋毛坯楼:室内还在装修、楼道里堆放着水泥、沙石 。 这样“简陋”的校舍 , 在几个月后的秋季开学时惊艳亮相 。
“改扩建前的学校 ,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较小 , 运动场地空间局促 , 很多活动无法开展 。 ”回想此前带着采访人员在学校工地“艰难前行”的画面 , 校长费田春笑着说 , “改扩建完成后 , 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 这所80多岁的学校终于换了一身‘新衣裳’!”如今的友谊小学 , 占地面积扩大到近16亩 , 新建建筑面积达到11300平方米 , 维修改造面积约2800平方米 , 有34间标准教室、16间功能室 , 生均教育资源得到了全面提高 , 学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 。
“新学校更宽敞了 , 一切焕然一新 。 ”“学校变新了 , 我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 ”“每天都盼着来学校 , 发现新学校的不一样 。 ”采访中 ,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告诉采访人员新学校带给他们的惊喜 。 感到满意的还有家长们 , 家长杨琴说 , “身处美丽的校园 , 孩子就读舒适度提升了 , 作为家长很放心、很舒心 。 ”
从“老”学校变成“新”学校 , 友谊小学是成都“老城区”在有限空间有机更新教育配套实践的一个“缩影” 。
以创新换放心
预留“海绵学位”
应对学位需求增长
“新建校有个明显特点:教学楼都能‘上天入地’ 。 ” 在金牛实验中学行知校区的建设工地 , 金牛区教育局发展建设科工作人员王勇 , 带着采访人员在已基本完工的校园里边走边指着教学楼说 , “比如这个室内篮球馆 , 就是‘入地’的半地下运动空间 , 与旁边的下沉式庭院结合 。 屋面设置采光通风井 , 有效增加运动场地 , 让学生享受到自然通风、采光 , 满足多元运动需求 , 又高效利用了土地资源 , 使用上也更低碳环保 。 ”
半地下的大篮球场、流线型的大楼、造型优美的钟楼、教室里的护眼光源……这所占地只有约40亩的学校 , 面积虽不算大 , 但仔细走一遍 , 却能发现不少“惊艳”的地方 。
王勇介绍 , “上天”主要体现在校园建筑均设置了绿化种植区、劳动实践基地及活动区 , 有效增加了校园绿化及学生运动空间 。 同时 , 校园布局考虑动静分区 , 教学楼间由连廊相接 , 这可以使得教学区、工作区与生活区相对独立 , 但又有机贯通 。
“这所学校所处区域是金牛区的茶花创享高地 。 ”王勇说 , 学校目前正进行总平景观及室内装修施工 , 预计年底全面完工 , 2022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 “这也是成都教育服务落实‘配套先行’理念的生动实践 。 ”
为了更好地服务片区开发建设 , 在成都 , “人未到齐校先开”是教育配套规划上的“基本操作” 。 金牛区还有一个新做法:提前预留“海绵学位” 。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 , 周边学位需求可能逐步增加 。 金牛区在新建校中探索‘海绵学位’ , 应对学位需求的变化 。 ”王勇解释道 , 学校根据现有的用地规模与建设标准 , 除了考虑恒定的班额数量之外 , 在设计规模的基础上再增加0.2倍的班数用于普通教室建设 , 以应对学位需求的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