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管理的艺术在于宽严适度( 二 )
再看看“好心的同事”的意见:对学生要严厉些 , “严师出高徒” 。 但过于严厉 , 会导致学生害怕你 , 而学生怕你之日 , 便是他学你这门课失败之始 。 也就是说 , 当学生怕你 , 看你的眼神就不自在 , 就很紧张 , 他要学好你这门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 道理很简单 , 人在紧张的情况下是不容易产生认知的 。 打个比方说 , 我们参加某场考试 , 越是重要的考试越是容易紧张 , 走进考场 , 如果突然一紧张 , 脑袋就会一片空白;昨天还背得滚瓜烂熟 , 现在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 因为紧张的气氛会使人的大脑受到抑制 , 思路狭窄 , 呆板拘谨 , 学习效率降低 。 反之 , 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 有利于智力活动 , 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 。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说:“学生只有具有安心感和稳定感 , 才能走向本质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里 , 学生处于自己原本的状态 , 不用紧张 , 无须伪装 , 以自己的步调自自然然地参与其中 。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作者帕克·帕尔默说:“身为任课教师 , 只要是让恐惧统率了教学——不管是我对学生心怀恐惧 , 还是学生对我心怀恐惧——我的教学就糟糕透顶……一旦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相互渗入叠加 , 恐惧就以几何倍数增长——教育随之瘫痪 , 难以为继 。 ”这是值得引以为戒的 。
至此 , 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 ,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不见得就好 , 但同时也要注意 , 跟学生的距离不能太大 , 不能让学生见到你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 。 “不达则生弊 , 过度犹生弊” ,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师生关系应有的状态 , 那就是若即若离 。 曾经有学生表达了这样的意见:“我喜欢有距离的爱 , 我觉得好老师应该是站出来有种威严感 , 但是和他接触 , 也能说得开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雷夫·艾斯奎斯说:“我像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他们 , 视如己出 。 同时 , 我也跟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 。 大多数时候 , 我跟他们保持像阿提克斯·芬奇所说的‘礼节性距离’ 。 ”
那么 , 新教师该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呢?
第一 , 要了解学生 。 这是教师的“新基本功” 。 教师对学情的忽略就意味着蒙着眼睛上课 。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 , 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等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 教师需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 但最需要的是童心 。 有了童心 , 才能理解孩子 , 才会有同理心 。 一些师生关系比较紧张 , 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儿童立场” 。 季羡林先生在《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中说:“我们中年人或老年人 , 不应当一过了青年阶段 , 就忘记了当年穿开裆裤的样子 , 好像自己一生下来就老成持重 , 对青年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 , 首先需要把自己还原为儿童 。
第二 , 要表扬、批评、留白“三招并用” 。 表扬要具体 , 不要泛泛地“你真棒”;要真心 , 不能变成面无表情的习惯性言语或动作;要及时 , 迟滞的表扬 , 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当众 , “公开地表扬 , 悄悄地批评” 。 表扬尤其不能滥 , 应让学生觉得来之不易 , 而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 教育不能一味哗众取宠 , 必要的批评甚至惩戒是不可少的 。 教师在批评的时候 , 要注意时机、尊重人格、允许解释、换位思考 , 要教学生如何改正错误 , 尤其要注意态度和善 。 主观上带有恶意的批评是不值得提倡的 , 批评可以也应该做到很美丽 , 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教人”就美不胜收 。 古人云:“责人要含蓄 , 忌太尽;要委婉 , 忌太直;要疑似 , 忌太真 。 ”尤其是对性格内向、偶尔犯错误的学生 , 不可穷追猛打 , 教师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甚至适当地“护短” 。
推荐阅读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课堂|天津推出寒假线上美育实践课堂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自豪感
- 教师|又是美女,棠湖中学老师斩获全国赛课大奖,成功不易、历程艰辛
- 教师|教育部通知:禁止高中提前“结课”,同时教师也迎来“好消息”
- 教师|女教师下课忘关“投影仪”,搜索内容暴露无遗,学生感到震惊!
- 维修|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 中小学|吕梁: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