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老板劝你多加班,复旦教授劝你早下班搞对象( 二 )


我们以往的关注点 , 都是怎样给年轻人升职加薪 , 给他们获得感 , 提供技能性教程 , 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更优秀 。
但这个问题固然是一方面 , 更重要的是现在年轻人对自己生存价值 , 工作价值 , 甚至人生意义的思考 。
以前有个女生跟我说 , 她从幼儿园就开始努力 , 接受她要奋斗的教育 , 但她并不知道奋斗的绝对价值在哪里 。
所以工作之苦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
本质既不是身体的苦 , 也不是功利性的苦 , 很大程度是我们在精神上的苍茫 。
对这一代重要的 , 不是选一份工作去安身 , 也不是跳槽 , 更不是达到某一种薪水和职级的苦恼 , 而是一种工作价值的缺失感 , 也是一种快乐和成就的缺失 。
年轻人的工作之苦 , 根本上是因为看不到忙碌的意义 , 才会陷入一个长久的焦虑、茫然、刺痛、无奈的状态 。
上班像上坟——
按理说上班有钱花、有钱挣 , 那么钱就是感情 , 但现在不是那么回事 , 工作没有感情寄托也会苦闷 。
小镇做题家——
一路苦读 , 进入大城市后发现奋斗半天 , 才到人家的起点 , 人生挫败好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
漂在大城市的异乡人——
打拼多年 , 没办法在城市扎根 , 又回不去 , 充满了漂泊感 , 每天都挣扎、不平衡 , 没有终点 , 随时随地担心自己滑入城市的谷底去 。
代际关系——
我们很多家长就希望邻居的孩子去探索 , 自己的孩子们老老实实的、太太平平的 , 一下子就过到 50 岁的状态 , 安安稳稳 。
一个年轻人 , 如果他有 40% 的勇气 , 如果爸妈说:“好 , 人生就应该去奋斗 , 你就干吧” , 他一下变成 80% 的勇气 。
但往往父母反对 , 40% 也只剩 10% 了 。
你靠 10% 的勇气去面对整个社会的困难 , 怎么过得去?
首先一点 , 我们身处大工业时代 , 成为了异化的单向度的人 。
德国思想家韦伯分析过 ,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科层化、合理化的社会 , 每一层只执行上一层 。
不像传统你做一个完整的事情 , 做一个皮靴就是一个皮靴 。 现在你看不到前因后果 , 在分层里 , 在流水线的一节节里 , 你看不到上面 , 也看不到下面 。
我们每个人就变成了单向度的 , 像德国的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家马尔库塞所讲的 , 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 。
这样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 , 也不再有能力想象与现实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
另一个原因 , 就是我们精神价值的匮乏 。
以前革命年代的理想主义者 , 爬雪山过草地 , 但他们不觉得苦 , 还很有目标 , 很有理想 , 乐在其中 , 哪怕是牺牲都不怕 。
今天年轻人物质丰富 , 当我们回看生活时 , 忽然觉得自己渺小、微不足道 。
就像《包法利夫人》里面有一句话 , 女主爱玛感叹:“这世界为什么离我这么远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问题了 。
还有一个更普遍的原因是 , 缺乏建设新生活的勇气 , 成为大世界里的“窄人” 。
人人都忙 , 觉得忙得很苦 , 但上层、领导就觉得你该忙 , 因为他们是忙过来的 , 苦干过来的 。
我遇到一个大老板 , 他手下有 1500 人 , 我说:“你手下的年轻人加不加班?”
那个老板一听眼睛都瞪大了 , 说:“年轻人不加班 , 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不能去聚会 , 不能去看歌剧 , 不能去逛书店 , 也不能去和朋友自由地去社交 , 这些不能 , 使我们的生命穷尽掉了 。
我们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 , 身之所往是心之所向 。 但我们今天是分裂的 , 就变成苦上加苦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