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 二 )
注重幼儿园和小学的教研及联合教研是解决入学准备和适应的重要措施 。 要让教研工作真正回归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 避免教研工作的形式主义 , 避免为了教研而教研 。 教研的前提是存在衔接问题 , 教研过程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 , 很多问题并不是一次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的 , 应该经过实践的探索、验证 , 教研的成效是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为衡量标准的 。
不要停留在“禁止”上 , 要在各层面积极作为
幼小衔接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教育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美国也出现了课程下移的现象 , 而且趋势越来越明显 。 之前只能在小学看到的“长时间全班集体教学”“书面教学及等级评分”等现象在幼儿园也随处可见(Miller & Almon , 2009) 。 东亚、非洲也有类似的情况 。 因此 , 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涉及众多因素 , 要进行系统思考 。 幼小衔接教育不能停留在“禁止”上 , 而是应该鼓励各方参与 , 统一思想、积极作为 , 共同研究和切实采用解决当前问题的良策 。
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 , 固然要禁止在幼儿园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 , 禁止打乱幼儿园教学秩序、加重儿童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校外入学准备培训 , 禁止小学入学过程中的考试和测查 。 但只是禁止并不能真正实现科学衔接 。 要深入研究儿童 , 深化课程改革 , 提高入学准备意识、入学适应意识 , 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 提高入学准备教育和入学适应教育的成效 。 尤其是要注重幼儿园、小学及家庭的积极配合和良好合作 , 对幼小衔接形成真正的共识 , 在此基础上积极作为 。
【幼儿园|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对小学教师来说 , 要坚持以儿童为本 , 入学适应要求我们先备“人”再备“课” , 把了解儿童放在第一位 ,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新生的现实状况 , 实现以学定教;在课堂上多观察儿童的表现 , 感知儿童的不解和迷惘 。 课堂衔接是最核心的衔接 , 课堂衔接的关键是了解和理解儿童 。 教学应真正适应处于过渡期的新生 , 真正适应具有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儿童 。 与此同时 , 应注重环境的改造 , 让环境适宜于新生 , 让每一个儿童感受到接纳和关爱 , 感受到新奇 , 进而积极投入其中 。 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 努力创新适应的途径和方式 。 真正像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所倡导和践行的那样 , 要深入班级 , 跟儿童在一起 , 感受和理解儿童的生活 ,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不断努力 。
对于幼儿园来说 , 除了坚持儿童为本 , 还要真正着眼发展 ,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 真正引导家长理解、感受和配合入学准备 。 家长的心理准备是入学准备绕不过的坎 , 没有准备好的家长往往会把儿童带进无休止的课外培训和强化训练之中 。 因此 , 要切实在与家长沟通上下功夫 , 举实招 , 出实效 。 入学准备不是依靠上几节所谓的“入学准备课”或实施一个入学准备的主题 , 而是要始终有一种准备意识 , 尤其是对儿童学习兴趣和能力激发的意识 , 不断引导儿童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 不断激发儿童学习的渴望 。 入学准备不是完成“固定知识”的传授 , 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 强化学习兴趣、愿望、能力和品质的准备 。 所以 , 要实实在在 , 将入学准备工作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 , 渗透在儿童的各类活动之中 , 形成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07日第2版
作者:虞永平
推荐阅读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 幼儿园|男生宿舍“复习”照片火了,健壮的身躯实在诱人,网友:缺宿友吗
- 幼儿园|民办和公立幼儿园两者差距在哪?上小学后才懂,两者差距甚远
- 陈旭|专访南开大学教授原新:建议把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以缓解养育压力
-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大学冠名附属学校、幼儿园之风该刹住了
- 幼儿园|民办学校招生迎来“变化”,有钱人想进私立也困难,家长坐不住了
- 附属学校|大学冠名附属学校、幼儿园之风该刹住了
- 幼儿园|青岛发布负面清单规范幼儿园办学,教授小学内容等行为被列入清单
- 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市13所幼儿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幼儿园
- 情感|“幼教杂说”之一百三十一:《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比在家里表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