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柳袁照:怎样学语文,怎样做语文老师?

【柳袁照专栏】
怎样学语文 , 怎样做语文老师?
原创作者|柳袁照(江苏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 现任北京新学道教育集团总校长、课程研究院院长)
本文为柳袁照校长原创 , 首发微信公众号“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 , 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老一代教育家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的《文心》 , 是一部不可多得教育读物 。 虽然是讲语文的“读”与“写” , 但是她所焕发的教育普遍意义 , 如阳光、月光 , 照耀或洒向每一个阅读她的人 。 《文心》写了32个故事 , 叙述、描绘了32个场景 。 32个故事32个场景 , 几乎是“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 , 比如 ,题目与内容、知与情与意、日记、诗、文章病院、戏剧、读古书的小风波、 现代的习字、语汇与语感、小说与叙事文、语调、新体诗、读书笔记、修辞一席话、文章的组织、习作创作与应用、风格的研究等等 , 这些本来是枯燥、乏味的东西 , 却把它们编入有趣的故事 , 寓教于乐 , 非一般的教育家所能做到 , 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叠加伟大的文学家的卓越作品 。

文章|柳袁照:怎样学语文,怎样做语文老师?
文章图片

夏丏尊先生
《文心》是一部教材 , 引人入胜 , 有场景 , 有情景 , 有人物 , 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教育情景剧 。 故事时间是1931年初秋到1934年夏天 , 取材于初中学生的生活 。 里面有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 , 学生乐华和大文 , 三个主角贯穿始末 。 像小说 , 有小说的味道 , 借用人物来讲述的道理更生动 , 可又不是小说 , 却具备场景化的特点 。 人物也很鲜活 , 性格特征也很鲜明 。 行文举重若轻、顺手拈来 。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场景 , 来阐述道理 , 匠心独运 。 比如 , 作者强调游记不能写成流水账 , 写看到的固然重要 , 但是写“感觉”更重要 , 有一段话 , 相当经典:
“枚叔说: ‘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 , 像你所说的 , 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 , 这是一法 。 依了自己的感觉 , 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 , 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 , 这又是一法 。 前一法是通常的 ‘记叙’ , 后一法便叫作 ‘印象的描写 。 ’”
“乐华不回答大文的问 , 却继续说他自己的话: ‘我们不要平平板板记述走过哪里 , 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我们要把今天得到的感觉写出来 , 感觉山在哪里迎过来 , 就写山在哪里迎过来 , 感觉河里的柳树影宛如镜子里的女子 , 就写河里的柳树影宛如镜子里的女子 。 这样写的游记 , 送给别人看 , 或者留给自己将来看都比较有意义’” 。
游记的两种写法 , 一种是“记叙” , 另一种是“印象的描写” , 什么是 , 什么不是 , 说得清清楚楚 。 文章怎样写得生动 , 即达到“印象的描写”?就是要写“感觉” , 写出自己由那些景物带来的感觉 , 有情感 , 把情感融入于自己记叙、描写的事物上 , 那才有意义 。

文章|柳袁照:怎样学语文,怎样做语文老师?
文章图片

《文心》是一门课程 , 浸润其中 , 有趣味、有滋味、润物细无声 , 让人不知不觉进入教育的至境 。 说它是课程 , 则表明它成完整的体系 。 说它是课程 , 则说明它具有科学性 。 说它是课程 , 则表达了方式呈现的艺术性 。 说它具有系统性 , 单看32个小故事的题目 , 就可以明了 。 说它具有科学性 , 讲的故事不是胡编乱造 , 而是处处用心为之 , 构思合理而巧妙 。 说它具有艺术性 , 每一个场景布置得都是如此 。 比如 , 为教学生改病句 , 则开设了“文章病院” , 开设病院的目的 , 招收的对象 , 都有明确的说明与界定 , 生动而形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