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柳袁照:怎样学语文,怎样做语文老师?( 二 )


“我们平时作文 , 常常犯许多毛病 , 如果送到文章病院去医一医 , 再给先生看 , 一定可以得到甲等的品评了 。 ”
“开头有 ‘规约’ 在这里 , 我们看呀:‘一、 本院以维护并促进文章界的 “公众卫生” 为宗旨;二、 根据上项宗旨 , 本院从出现于社会间之病患者中择优收容 , 加以诊治’ ———文章界的 ‘公众卫生’ , 出现于社 会间之病患者 , 看了这两句 , 可知我们的文字是不收的 , 要 ‘出现于社会间’ 的妨碍 ‘公众卫生’ 的文字才收 。 难道文字的毛病也有传染性 的吗?”
语言的纯洁是何等重要 , 语言的毛病 , 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的毛病 , 写病句、说病话 , 也是社会不文明的表现 。 为何要开设“文章病院”?即为了“诊治” 。
《文心》的价值 , 是永远的 , 百年以来 , 非但不过时 , 在当下功利化的背景下 , 越发显示她的当代意义 , 真可以说是一部现代语文教育的《论语》 。 比如 , 在“触发”这一故事中 , 既深入又浅出地谈“触发” 。 这里说的“触发” , 我理解是即“感悟”:
“你大概在以书册消磨着长日如年的光阴吧 , 你爱好读书 , 努力学文 , 当然不能算坏 , 可是读书与作文实在是两件事 , 应当分别看待 。 ”
“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 , 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 , 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 , 书籍原用文字写成 , 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 , 读书的目的 , 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 , 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 , 作文的材料 , 到处都是 , 并非仅在书中 , 专从书上去学文字 , 即使学得读物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 触发 , 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 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 , 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 , 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 , 得到一种印证 , 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 , 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 , 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 , 发现旁的意思 , 这也是触发 , 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 ”
读书与作文是两回事 , 许多人不明白 , 《文心》说明白了 。 不能以为读了书 , 就能写作 , 不能以为多读了书 , 就能写好作文 。 要到生活中去学习 , 与社会对话、与现实世界对话、与内心对话 , 才是根本 。
《文心》的读者 , 不仅是学生 , 还适合老师家长 , 不同人在书中会获得不同的感受 , 还包括知识、技能、智慧、情感、意志 , 是一部教育诗 。 比如 , 怎么读诗?在“读诗”故事中 , 作者竭力要把读者从诗中拉向现实:
“有一天 , 王先生选了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六首给学生读 , 几月以来 , 报上的国难记载与所选读的激昂慷慨的文字 , 已使学生们的情绪紧张到了极度 , 突然读这几首诗 , 都感到异常的松快 , 犹如战士们从火线上下来 , 回到故乡一样 。 乐华的感兴又与别的学生不同 , 在他这几首 诗已不止是空泛的憧憬 , 简直想认作实际生活的素描的图案了 。 ”
怎样面对考试?在“最后一课”的故事中 , 有些话语几乎都是警策、警醒之语 。
“‘你们去会考会遇见怎样的题目 , 确是料不定的 。 这须看出题目的人如何而定 。 出题目的人如果是懂得教育的意义的 , 自能出适宜于你们的题目给你们作;如果是随随便便的人 , 那么你们就有遇见古怪生疏的题目的机会了 。 不过 , 你们的程度我知道得最亲切 , 依照你们的程度 , 即使遇见了古怪一些、生疏一些的题目 , 及格的分数总可以得到的 。 ’他这样说着 , 眼睛放出欣慰的光辉 , 似乎表示他三年间的勤劳的成功 。 但是一会儿他的眼光又显得非常严肃 , 声音沉着地说:‘会考到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 , 只要应付得过去 , 能够及格 , 这就好了 。 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 , 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 , 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 。 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 你们学习一切 , 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 , 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 现在单就国文一科 , 你们各自考量一下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