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一个教培人的自述:“半年,见证一个行业的起落”( 二 )


资本可以撤 , 公司也可以转型 , 但对那些倾尽全力付出所有的员工来说 , 他们能往哪里转?又该怎么转?还有优势吗?这个问题 , 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 。
焦虑是一定的 。 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教培人焦虑 , 一些家长同样也焦虑 。 大家都在说做教培的不应该这么赚钱 , 但大家可能没有真正体谅过那些家长父母们“望子成龙”的迫切 。
我们公司的一位客服在工作群发了一份录音 , 是一位女性家长说的 。 她说:“周末孩子不能上课的话 , 你们培训我们家长 , 我们再回去教孩子行不行?”她有些哽咽地说 , “请你们提高学费 , 只要你们能撑过去 , 我相信政策不会持续太久 , 也许一年就过去了 。 ”
我们听了这话 , 要说不哽咽不难受是不可能的 。 就像别人打了你一拳 , 你却无法还回去 , 还得自己憋着 。
被裁员的那几天 , 我几乎不能上网 , 更不能看相关的评论 。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 , 那些说教培扰乱了市场 , 加剧了家长焦虑 , 培养了鸡娃的人们 , 他们真的不知道问题的源头在哪里吗?这是教培的问题吗?教培没了 , 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吗?
我不停地给自己做心理暗示 , 我只能告诉自己 , 他们都在“掩耳盗铃” , 他们都是“掩耳盗铃”故事中那个堵住自己耳朵偷盗铃铛的人 。
解决了一个问题 , 会冒出更多的问题出来 , 只要产生问题的源头还在的话 。
而我必须要承认的是 , 教培行业的确完了 , 至少中小学教育这块完了 。
转型还在继续 , 有的公司开始做素质教育 , 有的公司开始卖衣服 。 而有的人还在继续待业 , 有的人去了素质教育行业 , 有的人则干脆转行 。
这个行业不仅仅是钱多了起来 , 人也多了起来 。 大量的人和钱涌入到了素质、成人、乃至职业教育考公当中 , 在时代的浪潮下 , 我们都需要学会去适应浪潮 , 而不是逆着浪潮 。
焦虑是一时的 , 秃头也是一时的 。 前几天和几个前同事聚餐 , 大家聚在一起依然有说有笑 , 但唯独的一点是 , 我们都没再提教培 , 这可能也是我们心中的情意结吧 。
鸡娃这个词已经诞生了十多年 , 随着就压压力前移为升学压力 , 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日益剧增 。 我很难说这是由供给带动需求 , 还是由需求带动供给形成的 。
但还有一个故事却充满着理想主义 。 那是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前期时的校外培训经历 。 一次学生偶然地要求 , 让他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 并进一步扩大为今天的教育行业巨头 。
可以说 , 应试和教培是密切相关难以分割的需求和供给的两端 。 现在的问题是 , 当教培变成了明面上的不可能 , 那么应试催生出的需求又在何方呢?
无处不在的焦虑和需求 , 会以怎样的形式被释放出来?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 , 这部分压力会继续转移到家长身上 。 朋友圈不少家长都在抱怨 , 过去的孩子学业由教培老师负责监督 , 现在家长自己变成了“教培老师” , 每天下班后都需要先检查孩子的作业、批改、甚至是布置新的作业等等 。
还有一种结果是 , 无可奈何地放养 。 当家长自己没有时间 , 只能让年幼的孩子来承担自我监督的工作 , 亦或是 , 和老师搞好关系 , 把这部分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 。
新的焦虑和压力源自于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原则上50%的应届初中生毕业后要读中等职业学校 。
对于家长来说 , 他们无法接受的一点是自己的孩子比自己过得还差 。 按照现今的就业标准去对比未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话 , 我们会发现 , 这是一个985、211的时代 , 而不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就能获得很好薪资和未来的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