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爱因斯坦:教育,放在首位的该是什么


情感|爱因斯坦:教育,放在首位的该是什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从古到今 , 明智的有才之士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 , 并且就这些问题反复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 我丝毫不能以权威自居 。 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 除了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 , 什么也没有 , 谈论教育问题的勇气从何而来?
如果这真是一个学术探讨的问题 , 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三缄其口 。 但是对于人类的生活和行动来说 , 情况就不一样了 。 在此 , 仅仅有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 , 如果不想失去这种知识 , 就必须不断努力持续更新 。 它就像竖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 , 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 。 必须不停地伸手拂拭 , 才能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 。 为此 , 我也应尽绵薄之力 。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财富从一代转移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相较过去 , 这个道理更适宜于今天 。 现代经济发展削弱了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承载者的角色 。 因此 ,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健康更加依赖于学校 。
有时候 , 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一种工具 , 靠它将一定数量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下一代 。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 知识是死的 , 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 它旨在培养年轻人对社会繁荣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 。 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夺个人的独特性 , 以使他成为社区中不情愿的工具 , 就像蜜蜂或蚂蚁那样 。
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 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 。 相反 , 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 , 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任务 。 据我所知 , 英国学校最接近实现这一理想 。
但是 , 人们怎样才能更接近这个理想呢?我们是否能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能!言辞现在是 , 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 , 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 。 但是人格并不是由他们所听到和说出的 , 而是通过工作和行动形成的 。
因此 , 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 。 这适用于学生最初学写字 , 也适用于大学毕业生写博士论文 , 或者是记一首诗 , 写一篇论文 , 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 , 解决一道数学题目 , 或是进行体育运动 。
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是这种成就所依赖的情感动机 , 它反过来又被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 。 这里存在的最大差别是 , 它们同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密切 。
同一工作 , 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雄心勃勃的需求 , 或是对研究对象的诚挚兴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渴望 , 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神圣的好奇心 , 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 。 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不同 , 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己主义的情感 , 还是获得喜悦和满足感 。 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制度和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毫无影响 。
在我看来 , 最糟糕的事情是学校主要以恐惧、胁迫和人为权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 这种做法摧毁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直和自信 。 它产生了顺从的子民 。 这种学校在德国和俄国司空见惯 , 不足为奇 。 我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校里不会产生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 , 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 。 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恶中最坏的邪恶 ,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 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 , 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来源就是后者自身的人性和智力水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