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从“错换”事件中,博士团队匆匆而过的噱头,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 )


在“15年之约”博士团队正式声明解散之后 , 听说熊某曾经发出不曾解散的信息 , 舆论上可能也有各种说法 。 但该团队发起人和部分成员 , 立马再次发出一份“被迫声明” , 再次强调该团队已经宣布解散 , 也事实解散 。 使用“被迫”两个字 , 能感觉到该事件的复杂化 。
“被迫声明”的内容 , 对我们不了解整个过程内幕的 , 可能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 但有两点 , 一是的确解散了;二是建议其他人加入“15年之约” , 后继有人 , 他们这十位博士 , 只是抛砖引玉 。
说实话 , 作为博士 , 发出来的声明看起来实在有点不知所云 。 从公布的博士名称来看 , 也草草地用网名加上“博士”来替代 。 他们是谁?身份是否经过核实?感觉缺乏严谨性 。 如果我是一个妈妈 , 恐怕我不会把孩子轻易交给这些“博士” 。
很难理解这些“博士”们的目的所在 , 到底是噱头 , 还是为了在“错换”事件热度中分一杯羹 。 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 , 能开开心心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 快乐地游戏学习 ,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礼貌规范、交往能力 , 就已经足够了 。 难道还让这么小的孩子 , 学奥数 , 学英语?即使学 , 也不代表需要博士来教吧?毕竟这是师范类毕业的老师的强项 。 而他们即使真的是“博士” , 也许科研能力很强 , 但不代表他们会教书 。
至于15年之约 , 因为时间太长 , 没有法律的约束 , 也没有签订的协议 , 谁都没办法保障和确定 。 从第二份“被迫声明”来看 , 里面还强调他们是“非公益的组织团队” 。 也就是说 , 这个博士团队为孩子的服务 , 不是免费了 。 那经费从何而来?难道靠募捐?还是杜妈或者熊某有谈好价格?花大价钱聘请来的?如今解散解约 , 真实原因和这个有关系吗?
【家庭教育|从“错换”事件中,博士团队匆匆而过的噱头,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我当过多年老师的眼光来看 , 楷楷目前需要的 , 还真不是博士 , 而是“陪伴”和良好的家教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家长的言传身教 , 以身作则 , 都可以在很长的时间里 ,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 甚至家长的眼界格局、谈吐举止 , 都会影响孩子将来发展的方向 。
在孩子未成年以前 , 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亲情培养方式 。 但“陪伴”指的是正确的方式方法 , 如果只是刷着手机 , 心不在焉地应付着孩子的问题;或者给孩子一个手机 , 任由他疯看疯玩 , 只要不吵我就好 。 这种低质量的陪伴 , 还不如不要!偏偏这一点 , 在她们自己发出来的图片中 , 孩子熟练地跷着二郎腿 , 躺在床上专注地刷手机的样子 ,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
而如今熊某和杜妈 , 都忙于创业 , 成为直播带货的小能人 , 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 楷楷姥姥帮忙带孩子 , 但从她发的视频来看 , 她根本没意识到养成习惯教育的重要性 。 孩子周末看电视 , 脚是高高地跷在桌子上 , 她也视若无睹 , 还洋洋自得传到网络上 。
此前更有她们发出的视频 , 孩子把公共设施“钢管警示柱”拔起 , 拖着拽着还当马骑的场景 。 看了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 不知道孩子这些发展状况 , 是否也是导致博士放弃”15年之约“的原因之一 。 毕竟学习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辅助 , 可能会等于零 。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 重视孩子的教育并没有错 , 但方法要正确 , 措施要得当 。 把博士这个” 噱头“用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 , 其实大可不必 , 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了 。 与其找这么高学历的老师 , 不如踏踏实实听取大家的意见 , 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 提高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 , 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举止 。 这些基础打扎实了 , 孩子后面学习也肯定没太大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