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理解教育风云变幻,谁在崛起,谁在掉队?( 二 )


主题学习式: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 , 围绕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等内容 , 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的综合性主题学习 。
学科渗透式:在学科课程和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理念的渗透 , 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情感 。
学科整合式:统整相关学科课程中关于国际理解的内容 , 使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学科整合达到有机统一 。
游戏式:课堂中创设国际理解的情景 ,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 培养国际理解的意识与情感 , 发展沟通能力 。
生活体验式:从学生的生活引入 , 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与交流 。
课程的多样性对教师也提出了更为多样的要求 。 在教师培养方面 , 部分国际化学校对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 甚至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 。 同时 , 国家、地方教委鼓励学校开展培训 , 并不断组织国际理解教育相关主题的教师培训 。
开发校本课程 , 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各地发布的政策来看 , 政策鼓励学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 合理确定不同学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 , 编写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校本教材 , 拓展综合实践课和选修课内容与形式 , 开发与设计各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 。 人大附小实施校本课程是对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具体实践之一 。
我国中小学在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上显得尤为活跃 。 如深圳市南山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基于系统思考 , 从价值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平台四个维度构建了具有“全价值链”特点的国际理解教育新模式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了由“六大中心概念”(相互依存性、文化多元性、社会公正性、纠纷性、变化性、稀少性)和“五大学习领域”(民族文化理解、异文化理解、人权教育、和平教育、环境教育)构成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
而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全球化智库与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等一些社会组织 , 也在积极参与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 。
开展主题活动 , 丰富校园文化
根据上述例子可以发现 , 我国国际理解教育主要依据创设校园环境、学科渗透融合、校本课程开发等多元化途径 , 助推国际理解教育的落地实施 。
政策强调 , 学校要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培育各类国际理解教育社团组织 , 合理利用外籍教师和国(境) 外来访师生等资源 , 定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 , 以创设国际理解教育的生动环境 。
其中 , 研学旅行、主题活动是目前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形式 。 部分国际化学校会结合重要的国际日开展各种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 如“小使者 云外交”“Our Dream Our World”“世界文化多样对话与发展日”等 。
2020年 ,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将4月份定为该校的“国际理解素养主题月” , 该校各学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系列活动 , 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理解 ,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
搭建互动平台 ,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友好学校互访、学生海外研学、教师引智培训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又一实施路径 。
据新学说了解 , 成都市、广州市等启动创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 并计划基本建立起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 。 同时 , 各级教育部门也会将入选学校作为教育系统对外交往的重点窗口 , 在师生海外交流、开发与建设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师生参与国际赛事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
目前 , 成都市已建成118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 这些学校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 , 大力推进国际理解课程的建设和开发 。 例如四川省双流中学自2019年以来 , 通过境外研学平台与澳大利亚、美国、泰国6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