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这条热搜,应该上第一( 二 )



在自述中 , 洞主出身安徽某乡村的贫困家庭 , 单亲 , 以全省前十名的成绩考入清华 。 他认认真真地算了一笔账:入学时拿到了各类奖助学金共13000余元 , 扣掉6500元的学杂费 , 就是他一年全部可支配的钱 , 再加上大学生必须的电子设备 , 剩下每个月的生活费400元 。

如何用400元在寸土寸金的海淀生活一个月?这个听起来像是极限生存挑战 , 连豆瓣抠门小组的大神看了都要道一声告辞的问题 , 却是洞主的日常生活 。

清晨海淀第一波赶路上班的人们 。 /图虫创意

他清楚地记得学校各个食堂的价格 , 早中晚三餐可以在哪些窗口买到又好吃又实惠的饭菜 , 当然一同被记下来的 , 是入学军训时望着同学们吃西瓜、喝冰饮料 , 自己默默喝水的滋味 。

不过洞主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在自己曾经的艰苦生活上 , 占据这篇文章最多篇幅的 , 是感谢 。

他感谢第一次做家教碰上的一家人 , 虽然给的费用并不高 , 还要承担上课之外的任务 , 但雇主家的保姆做饭很好吃 , 并且这份稳定的工作让他告别了一个月400元的生活 。

他感谢系里的老师 , 在家乡开具贫困证明受阻的时候 , 帮助他顺利拿到补助 。

他还感谢资助过自己的企业家 , 坚持手写感谢信 , 感谢同学照顾他的自尊 , 不对他另眼相看……


在获得资助的同时 , 这位学生会定期给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企业和组织送上一封手写信 。

就像许多奋斗故事一样 , 我们围观这位寒门子弟 , 在偌大的北京一点一点摆脱贫穷 。 而让人意外的是 , 在生活境遇还未彻底得到改善之前 , 他就开始竭尽所能帮助别人——

本科毕业之后 , 继续在清华读研 , 随着收入来源增加 , 他主动放弃继续申领奖学金 , 还每学期拿出3200元 , 资助家乡希望小学四名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和学杂费 。 因为洞主觉得“我们所得到的一切 , 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

在树洞里 , 这篇朴实的自述获得了近3000个关注和500余条正面回复 , 随后开始大量在清华学生的朋友圈流传 。 在此前因为流出学科鄙视链而被指为充满“高傲的精英姿态”的树洞 , 这篇文章被不少清华学生都感叹为“罕见的清流” 。


清华大学校园风光 。 /图虫创意

11月9日 , 微信公众号“THU学术之路工作室”整理了洞主更新的全部内容后 , 将其发布在微信平台 , 并陆续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和转载 , 迅速冲上11月10日的微博、知乎热搜 。

随着事件影响的扩大 , 有部分网友通过考据出自述中存在矛盾的细节 , 在后续回应中 , 洞主称因为隐私考虑 , 打乱了时间线和地点 , 但内容是真实的 。 更多的网友选择相信 , 在评论区无数的“泪目”里 , 很多人想起学生时代那篇讲述求学艰辛的《送东阳马生序》:

“同舍生皆被绮绣 , 戴朱缨宝饰之帽……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


网友评论 。 /微博


并不遥远的奋斗故事

少年时代的物质窘迫 , 并不是什么稀有记忆 。 学校像一个社会的切片 , 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家庭的孩子聚拢在一起 , 自尊心最敏感的年纪 , 迎头撞上世界的参差 , 很少有人能常常保持心态的绝对平衡 。

“穷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 坦然地面对与生俱来的困苦 , 说起来热血沸腾 , 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 这也正是很多人佩服这位清华学生的地方:行动强大之下 , 还有内心的强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