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这条热搜,应该上第一( 四 )



路遥曾经不解:“为什么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 , 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 ”即便是对于困苦的关注 , 也往往不平等 , 如果抹掉清华两个字 , 故事的走向又会怎样呢?


有的后浪在苹果商店前排队 , 有的后浪在地铁站里排队 。 / 图虫创意

本质上来说 , 这些走红的寒门故事不只是因为寒门——如果对照B站所定义的时代后浪 , 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自认寒门 。 人们欢迎故事的后半段 , 如果以此作为标尺审视这条热搜 , 尽管很少有人能就读清华北大 , 但清华北大的学生显然更有可能为这个故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 来让人代入释放阶层跨越的焦虑 。

当然 ,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 , 大众对于苦难叙事的传播 , 仍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 还记得多年前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吗?他在12岁担当起照顾患病父亲和捡来的妹妹的重任 , 同时打零工维持学业和生计 , 完成了从专科到硕士的学业 。

多年过去 , 今天在搜索栏输入他的名字 , 会发现大家最关心的 , 是这样一个努力生活的好人 , 现在过得怎么样 。 看到美好结局后 , 无数网友才感到安心 。


2005年 , 洪战辉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成为公众人物后 , 他开始资助贫困学生 。

我们近乎本能地期待“好人有好报” , 这是中国人温良性格的一部分 。 如果苦难最后没有转化为世俗意义的回报 , 苦难似乎就回归了苦难本身 , 但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 , 这位清华学生所展现的纯粹 , 才显得更加不同寻常、更加打动人心——

在自述的最后 , 他也只是很努力地成为了一个领着不多薪水的普通人 , 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 他最遗憾的事不是没有更加努力 , 而是因为手头拮据缺席了大一第一次班级出游 。

这不是一份功成名就后的忆苦思甜 , 而是一个人经历苦难后 , 仍然没有被消磨掉的善良和温柔 。


[1
李艳红 范英杰.“远处苦难”的中介化——范雨素文本的跨阶层传播及其“承认政治”意涵.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

?作者 | 曹徙南 乌白
?校对 | 向阳
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