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双减”下,校长的心思和精力应该放在哪里?( 二 )


顺应新形势 , 首先校长要积极疏通家校沟通渠道 ,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 完善家校育人机制 ,在“共”上着力 , 在“育”上同向 , 多方努力 , 形成合力 , 共同引领孩子成长 , 共同应对“双减”这个新命题 。
其次 , 实施“双减”政策 , 减去了校外培训对家庭财力、家长精力的“过度耗费” , 同时 , “双减”也对家长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养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由 于一些家长可能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 , 乃至方法与技能 , 校长应该通过设立家长学校 , 开办家长培训 , 召开家长会议 , 举行家长面对面座谈等形式 , 倾听家长心声 , 为家长答疑解惑 , 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 ,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 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 , 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幸福成长 。
有条件的学校 , 校长还可以在学校成立家校共育咨询室 ,通过“望闻问切 , 专业引领 , 科学指导 , 定期回访” ,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问题 , 以此成为家长和孩子的精神依偎 , 心灵港湾 。
再次 , 校长还需要广泛利用社区、社会资源 , 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 , 以家校联动社区、社会 , 汇聚社区、社会育人资源和力量 , 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与体验大课堂 。
04
放在教师的关爱与行动上
“双减”让教师责任与压力 , 精力与工作时间多重加重 ,使教师毫不含糊地成了政策的兜底者 , 默默无闻地成了责任的承担者 , 无怨无悔地成了所有矛盾与问题的化解者 。 这都意味着教师将投入的更多 , 付出的更大 。
教师是人 , 不是神 , 教师有家 , 要过日子 , 也要养家糊口 。 在一时的市场化回报与教师的投入与付出相比 , 还远远不足时 , 这个时候 , 校长对教师的关爱与体贴 , 呵护与尊重 , 便尤其重要 。
一方面 , 校长要消除留痕思维 , 尽可能杜绝外来的各种形式主义对老师的折腾 , 尽可能减少非教学任务对老师的干扰 , 尽可能通过人性化的管理 , 给老师们留有弹性的时间和充分的空间 , 尽可能减少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与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生活的冲突 , 尽可能让教师与工作形成投入其中 , 与学校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 。
另一方面 , 校长要具有同理心、共情心 , 本着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学会将心比心 , 以心换心 , 换位思考 。
要坚持“教师第一” , 富有教师立场 , 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 , 尊重教师 , 善待教师 , 真正了解老师的内心 , 懂得老师所想所需所盼 , 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 , 给老师们办一些实事好事 , 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
老师们在学校找到了尊严 , 找到了平衡点 , 找到了“家”的感觉 , 自然就会成为学校的主人 。 当老师们成了学校的主人 , 校长的工作自然就轻松了 , “双减”工作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地了 。
同时 , 校长应该调动一切因素和力量激励教师 , 现在校长尽管从物质激励的手段上有限 , 但是完全可以从愿景上激励 , 从精神上激励 , 从人文上激励 , 从专业成长上激励 , 让教师能够随时拥有愉悦的心情 , 能够充分感受职业的幸福 , 能够永远保持一种昂扬的状态 , 能够以一种持续的热情面对繁重的压力与工作 。
05
放在自身校长力的修炼与提升上
要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 , 要变革传统的课堂 , 要构建全新的家校共育格局 , 要引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 要担当“双减”下的“减负提质”
使命 , 校长自身缺乏一种“力” , 那是难以胜任 , 抑或有辱使命 。
因此 , 校长应该腾出时间 , 静下心来 , 沉下心去 , 用心修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