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全学科阅读: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有效路径( 二 )


再次 , 以初、高中推荐阅读书单为补充 ,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与写作 。 学校研发了初、高中推荐书单 , 包括《所罗门王的指环》等22本书籍 。 非毕业年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感兴趣的在寒暑假或课外阅读 , 阅读后撰写读后感或书评 。
3.开展全学科阅读教学实践 , 探索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丛书编写完成后 , 各学科组开展了广泛的教学实践和观摩研讨 , 先后推出了57节研究课 , 探索出一系列学科特有及一般通用性阅读指导策略 , 充分彰显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和创新活力 。
有些阅读指导策略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 比如 , 数学学科的“新定义阅读” , 历史学科的“三次序材料阅读” , 英语学科的“文学圈”阅读等 。 有些则是一般通用性策略 。 比如 , 情境创设式、任务驱动式、问题解决式等 , 鲜明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 。 情境创设式阅读指导策略重在创造真实而具有持续性的情境 , 让学生在亲历中体悟表达 。 政治组教师李杰在讲授传统义利观时 , 给学生提供了两段情境化阅读材料:一是北京义利食品公司始终秉持“先义后利 , 薄利厚义”的原则经营;二是丰巢公司对滞留物品收费遭遇“封柜”风波 。 这两种情境都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 。 经过初步讨论后 , 学生分别扮演公司负责人、国家邮政总局相关领导、消费者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最终在换位思考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 这种情境创设真实持续 , 而且有情境复现体验 ,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另外 , 我们还通过课例分析提炼形成了《学科阅读备课指导(7条)》《全学科阅读教学关注主题及细目》等阶段性成果 。 例如 , 全学科阅读教学需要关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节的设置”“阅读材料的使用”三个主题 , 在“阅读环节的设置”主题下 , 有“选择阅读材料发放时机”与“合理安排课堂阅读量”两个细目 , 在“合理安排课堂阅读量”下又分为“文史类”与“非文史类” 。 一般而言 , 文史类学科阅读量较大 , 非文史类学科阅读量较小 , 以1000字以内为宜 。 这些都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
4.开展全学科阅读效果评价 , 研发过程性评价工具
阅读评价是教师学科阅读指导能力的基本要素 , 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 , 也利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过程监控 , 更好进行自主阅读 。 我们在综合分析PIRLS等国际测评项目的基础上 , 结合学生阅读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认知 , 将阅读能力分解为“信息提取”“整体感知”“解释说明”“推理判断”“反思评价”
“创新应用”六个要素 , 以之作为一级维度 , 每个维度又细化为代表不同发展水平的若干二级指标 , 构建了阅读能力评价的基本框架 , 成为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 。 例如 , “创新应用”维度包含如下三个不同层级:能够基于文本信息 , 在内容方面做相应补充、拓展和发散;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 , 将文本内容迁移应用到相关学科和领域 , 以解决新的问题;能够在文本的基础上 , 创新出新的关联内容、形式和作品 。
另外 , 我们还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 , 开发了《一零一中学学科阅读研究课课堂观察量表》《一零一中学全学科阅读学生自评表》《一零一中学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表》等一系列量表 , 既是结果评价 , 更是学习引导 , 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脚手架”或“导航仪” 。
二、全学科阅读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1.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增强 , 学科素养提升 , 学习方式发生显著改变
首先 , 从显性的层面来看 , 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 2020年寒假 , 各学科组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并要求任选一本撰写书评或读后感 。 各学科组共收集学生作品140篇 。 初二(8)班学生赵梓翔在《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读后感中写道:“通过阅读这本书 , 我认识到学好数学的意义绝不在于考高分 。 数学是可以让我们在不占有任何实物、不参与任何竞争的情况下去获得精神世界更高层次享受的一门学问 。 ”高二(10)班学生郝奕佳在《地球用岩石写日记》书评中写道:“此书之不凡之处 , 在于以精妙的比喻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不仅可以让人提升地理专业知识 , 更重要的是从全新的视角审视物种与自然 , 加深对世界及自身局限的认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