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推进幼小衔接 走好“双减”第一步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 既要减轻课业负担又让学生学到该学的知识、养成该具备的好习惯 , 是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双减”目标的第一步 。 做好这项工作 ,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做好幼小衔接 。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为基准 ,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 以贯通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学习方式和内容为途径 , 以推进“游戏化教学”为抓手 , 推进幼小衔接 。 经过实践发现 , 小学低年级课堂氛围明显活跃 , 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 学生对学校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明显提升 。 具体举措如下:
建立联合教研机制 , 把“衔接”建立在教学研究基础上 。 朝阳区教科院构建了由小学教研部、学前教研部教研员组成的幼小衔接教研小组 。 通过全面调研发现 , 小学教师双向衔接意识有待加强(现阶段以幼儿园单向衔接小学为主) , 部分儿童存在过度重视知识准备 , 忽视学习习惯、社会适应性等非智力因素的过渡与衔接 , 从而导致产生思维发展不足的问题 。 这些问题不仅加重了儿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 , 还造成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均衡 。
针对以上问题 , 朝阳区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工作机制 , 组建工作共同体 , 形成幼儿园园长、教师、保教干部、一年级全科教师的沟通机制和渠道 。 通过组织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共同教研 , 教师们重新学习探究儿童认知特点、发展规律和课程标准 , 认识到“游戏化教学”不仅受到学生喜爱 , 还能有效减缓学段间学习的坡度 , 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中具有重要价值 。 在共同教研的基础上 , 朝阳区教科院适时提出以“游戏化教学”为抓手 , 从非智力因素和思维水平两个维度系统开展学生小学阶段的适应性学习 。 从关注知识衔接 , 走向关注儿童身心变化、思维方式的衔接 , 在全区推广儿童熟悉的、喜欢的、科学的学习方式 。
强调“游戏化教学” , 把“衔接”重点指向非智力因素 。 在朝阳区的调研中发现 , 学生的学习习惯、同伴交往、情绪调节等非智力因素的不适应是造成儿童幼小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 , 也是影响学生能否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的主要因素 。 因此 ,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我们更关注儿童发展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 以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内容为主 , 结合游戏、学科、身体参与、体验的元素 , 将学科内容进行游戏化重构 。 以语文教学为例 , 教师们通过分析课程标准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3个维度的学习难点 , 以单元为单位按3类课型背后的素养能力要求设计3类识字游戏、阅读游戏、口语交际游戏 , 每一类游戏中包含单独游戏、平行游戏、伙伴互助游戏、集体游戏 , 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 形成了一至三年级整套教学游戏设计及课件资源库 。
推进课程内容重构 , 把“衔接”内容指向思维提升 。 “零起点教学”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 严禁超前教学 , 严禁超纲教学 。 围绕课程 , 朝阳区对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进行重构 , 以结构化大单元学习为导向开发了两条提升路径 。 一是指向学科思维提升的课程 。 在数学教学中 , 教研员带领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 以数学核心素养的三大能力为框架 , 以自然教学单元为单位 , 开发了指向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的三类游戏共50余个 。 通过直观、有趣和有思维含量的游戏 , 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初步思维能力 。 二是指向跨学科思维提升的综合类课程 。 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 融合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开发了“七巧板之旅”“诗歌韵律操”等十余个跨学科课程 , 从义务教育的起点培养学生综合的问题解决能力 , 实现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