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奏响课程育人“交响乐”


“在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蔓延和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 , 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实现强劲增长 , 增速高于很多专业机构预期 。 ”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课上 , 年轻教师叶巾祁与学生进行互动 , 结合实例 , 帮助他们理解中国经济改革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
发挥每门课的育人作用 ,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国情 , 坚定跟党走 , 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专业素养 , 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该院突出全课程育人理念 , 通识课培植自信 , 专业课渗透情怀 , 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 , 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 , 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 。
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奏响课程育人“交响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 学院党委书记戴则健介绍说 ,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 是学院探索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学生考核方式等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
多年来 , 学院在张培刚、林少宫等老一代学术大师的引领下 , 高举“明德厚学、经世济民”旗帜 , 以课程育人为核心 , 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以“尚人文、厚基础、重创新、强实践”为特色的课程育人体系 , 发挥学科优势 , 讲好中国故事 , 研究中国问题 , 促进了学生们经济学知识学习、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
2018年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来 , 学院在传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 , 积极思考深化课程育人 , 全面推进集通识、专业、双创、实践为一体的课程育人理念 , 并探索出坚持党旗领航、突出学科特色、强化文化功能、营造实践氛围“四位一体”的特色做法 。
“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 一方面 , 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 。 另一方面 , 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 , 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开发 。 ”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介绍说 , 经济学院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特色示范课堂 , 课程团队一直注重在课程学习中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从不拜倒在西方经济理论脚下 , 通过教学中引用的大量案例、数据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 实实在在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经济奇迹的过程、经验和成就 。
教师人人会讲中国经济故事
众所周知 ,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自私的” , 强调“利益最大化” 。 如果经济学院的教师们一味照本宣科讲解 , 无疑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 , 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 。 在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看来 , 专业课教师身处教书育人第一线 , 应该成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 。
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 已成为经济学院全体教职工的行动自觉 。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 , 不能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 , 经济学教师也不用句句提马哲 , 如何让每位教职员工都参与育人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崔金涛介绍 , 通过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 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
近年来 , 学院进一步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体系” , 大力弘扬经世济民的理想情操 , 在《经济学原理》《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经济思想史》等课程中融入中国国情、中国问题、中国经验 , 将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与经济学专业知识融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