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朝着高质量教师教育的方向奔跑( 二 )


据陈德收介绍 , 服务以分类分层开展教师教育提高其系统性和精准度:第一类是职初教师 , 实施“青蓝工程” , 建立项目组;第二类是毕业3到9年的胜任型教师 , 实施“启航工程” , 建立项目组;第三类是市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 , 实施“卓越工程” , 开设工作坊;第四类是包括特级、正高级教师在内的名师 , 实施“领航工程” , 建立名师工作室;第五类是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 , 实施“博雅工程” 。 目前 , 一零一建立了大概50多个项目组 , 覆盖了集团内200多位教师 。
“五大教师教育工程”分别搭建专家队伍、推进课题研究、供给定制课程 。 专家队伍里有本校名优教师 , 有教育科研院所的学者 , 有师范院校的教授 , 有教材出版社的专家 。
校内 , 学校基于“前辈哺育后辈、同辈互哺、后辈反哺前辈”的“三喻文化” , 建立了“链式”培训机制:组建由老中青年教师、名优教师、教研组长等不同类型的教师组成的教师教育共同体 , 保证每个教师都能在组内找到匹配自己起点的学习内容 , 并能发挥个人专长推动其他教师专业发展 。
同时 , 教师发展中心还专门成立学习科学研究所 , 组织教师研究学习科学;把“英才学院”办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名优教师的“双基地”工程 。 教与学贯穿始终 , 师生相互映照、相互滋养 。
付鹂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一零一 , 每位教师都非常优秀、各有所长 , 都在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 ”
化学教师胡若欣入职第一年就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 , 还评上了年级优秀班主任 , 她说:“你只要按照学校的安排和要求用心去做 , 很容易出成果 。 ”
“学校各个层面都在关注我的需求 , 给我恰到好处的帮助 。 ”高二年级组长方明当初不知怎么做班主任 , 学校为他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师傅言传身教 , 后来他被评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 。
地理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骨干金梓乔在评一级教师职称时发现 , 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成果 , 都能对应填到表格里:“原来 , 学校已经提前在为我做专业发展规划!”
每当刘丹妮要倦怠时 , 学校总会安排一个任务“刺激”她 , 如今她已是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 她说自己每一次提升都是领导前辈们催出来的:“丹妮 , 你要写东西”“丹妮 , 你要报 , 你为什么不报?”“丹妮 , 把你材料拿过来 , 我帮你看看”……
截至2020年底 , 一零一本部的一线教师有369人 , 市区级的学骨、学带等人数加起来超过了180人 , 再加上高职称教师 , 北京一零一中学锻造了一支昂扬向上的专业“铁军” 。
点评:教育的高质量需要教师集体努力 , 需要每个人都发挥最大力量 , 这就需要学校为每位教师打通发展路径 。
“开放共享”破解集团内教师发展难题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内有11个校区 , 圆明园校区以外其他校区基础相对薄弱 。 那么 , 怎么实现集团内师资的优质均衡发展?
陆云泉不认同“输血”方式:“一味地资源输出是削峰填谷 , 会两败俱伤 。 ”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以圆明园校区为核心实行各校区的一体化管理 。 一体化管理的关键词是“开放共享”:本校不仅帮分校理顺管理机制 , 建立教育愿景 , 还共享本部的课程资源、教师培训机会 , 远程同步集体备课 , 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统一质量分析 , 破解业务发展壁垒 。
有一所刚进入集团的分校干群矛盾激烈 , 教师对干部队伍的评分只有50多分 。 一年后 , 同样一批教师、同样一批干部 , 只是从本部派去了校长、书记 , 在新的管理之下 , 测评分数跃升到90多分 。

推荐阅读